西胪乌酥杨梅: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5-01-16 10: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8

西胪乌酥杨梅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以及无可比拟的美味,铸就了一段流传至今的果树传奇。

追溯西胪乌酥杨梅的历史,其栽培可追溯至明朝甚至更早时期。这个位于潮阳小北山麓下的小镇,凭借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杨梅种植的天然宝地。据史料记载,西胪乌酥杨梅的起源可溯至清朝年间,当时的果农们独具慧眼,从一株偶然发现的野生杨梅单株中挑选出优质变异个体,通过嫁接技术精心培育出了“乌酥”这一品种。这种果实色泽深沉如乌金,核小酥软,肉厚汁多,甜酸适宜,堪称杨梅中的翘楚。

乌酥杨梅的名字寓含其特色,"乌"即指其成熟时呈现的深紫红色至近乎黑色的外表,"酥"则形象描绘了其果核酥软的特点。这一品种的成功选育,得益于当地农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进步的缩影。

在民间,相传,因众仙喜欢吃杨梅,固杨梅又称“仙果”。自元代以来,西胪镇内輋村便已有杨梅种植。 内輋村,位于西胪镇西南部,据隆庆《潮阳县志》所载: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已有人居住在此,且村处小北山中部内围山中,故称内輋村。古时杨梅成熟季节也是“青黄不接”时节,山村农家正好用以换米粮度荒,贫穷山民更信杨梅是众仙赐给的仙果树。

还有关于乌酥杨梅的传说,相传有一年端午节,八仙相约渡海从海门上岸,来到西胪内輋的狮山品尝“仙果”。恰逢村间有一老妇带着孙子在门口吃杨梅,一边将杨梅核逐粒敲开,取出核仁喂给孙子,老妇一边祷念着:要是杨梅不那么酸,核易易裂开就好了。好周济穷人的蓝采和听后请铁拐李帮忙,铁拐李拿起一粒杨梅,含入口中咬了一下,然后放入葫芦里摇了八圈,再把杨梅播到内輋狮山上,从此以后,狮山就长出了酥核的杨梅,果实还变得紫红和不酸了。端午节八仙食杨梅的故事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至今端午节买乌酥杨梅“吃仙果”还在潮汕民间延成习俗。

据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潮阳县志》,唐代段公路撰《北户录》:“杨梅叶如龙眼,树如冬青,形小味酸,惟细核者味极酸甘”。据宋潮州《三阳志》已记载“若杨梅,若枇杷,以春熟”。 乌酥杨梅在西胪还流传着一曲凄怨美丽的潮汕民间故事《姑嫂鸟》传说。据说,古时有姑嫂二人相依为命,小姑心灵手巧,善绣百花,唯因杨梅花开之期极短而尚未学会。一年,小姑在除夕夜执意上山观察杨梅花开形状,不幸被老虎所害。其嫂次日上山寻找,遍山呼喊姑姑,见有血迹,方知姑姑已为老虎残害,随断断续续惨呼“姑—虎、姑—虎”,终化为青鸟。当杨梅出产季节,必有“姑嫂鸟”飞至杨梅山上,发出令人心酸的“姑虎、姑虎……”声声哀鸣。每年一到杨梅时节,西胪这个边远之地总会被人提起,被人惦记。姑嫂鸟的鸣声,变为山村农民丰收的乐曲和给惦记西胪乌酥杨梅者的传信,西胪山村农民“西胪乌酥杨梅”的吆喝声出现在潮阳境内的大街小巷,特别是在潮阳北山片区与练江片区。久而久之,西胪产的乌酥杨梅就被人们习惯叫西胪乌酥杨梅。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胪乌酥杨梅不仅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更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逢农历三四月间,当漫山遍野的杨梅树挂满累累硕果时,便成了当地人庆祝丰收、祈福平安的重要时刻。围绕杨梅产生的习俗、传说、诗词歌赋层出不穷,形成了独特的杨梅文化,深深烙印在潮汕地区的民间记忆之中。

进入现代,西胪乌酥杨梅得到了官方和市场的双重认可。自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优水果”,并在后续的多年中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包括200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直至2011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着西胪乌酥杨梅已经从地方特产跃升为具有国家认证的高品质农产品。

如今,西胪乌酥杨梅不仅是品味历史的载体,也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受到国内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果业精粹的一个窗口。每一颗饱满圆润的乌酥杨梅背后,都蕴藏着西胪镇人民代代相传的技艺和故事,它们共同编织成了一幅跨越时空的舌尖上的历史画卷,诉说着古老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生动篇章。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