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骏枣: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0 10:40:54
平台原创
浏览 8

历史记载,交城骏枣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古代曾是皇家贡品。

《战国策》记云:“北有枣栗之利,民不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交城地处北地,可知植枣之历史悠久。汉唐时期,境内枣树多生于平川及边山一带。1983年秋,瓦窑白家梁汉墓曾出土枣核、桃核数十枚,枣核为骏枣核,形状大小大致与现代相同。成书于汉代的《神异经》亦记载:北方荒中有枣林......。与史实相符。唐宋时期,交城边山、西社接岔一带枣树茂密成林;元代,境内大枣成为皇家贡品,《元一统志》记云;交城县,贡品为“枣绵”。明清时期,据县志图载,城区南北一带均植有枣树,而且植株高大。民国时期,瓦窑骏枣首次参加法国巴黎万国博览展,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泰民安,五十年代末。全县枣树约2.3万株,仅城关边山,即有枣树1万余株,年产鲜枣40万斤,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瓦窑村枣种先后进入原苏联及阿尔巴尼亚地区。七十年代初期,先后在北京、广州、太原等地多次参加展览,盛名远播。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在农业方针上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枣树栽培,一些农村将田中枣树砍去,致使枣树数量大减。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枣树随责任田落实到户,才受到有效保护。边山家庭院落亦移植栽培,枣树数量始逐渐回升。进入九十年代,交城县委、政府大力推行枣树矮密丰栽培技术,积极推进红枣产业化的进程。到目前全县拥有骏枣树近2.5万亩,其中矮密丰2万余亩,挂果面积1.7万亩,年产鲜枣800多万斤。

1962年,交城骏枣参加过西欧十二国果品博览盛展,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

1987年,交城骏枣上过国宴。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交城骏枣的良种开发,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陈俊生、宋平、宋健、邓南等领导同志亲临交城视察,都为开发骏枣作过批示。列入国家级、省级星火项目予以支持。枣树“早密丰”栽培技术已经在中国各地枣区推广应用。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