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枇杷历史悠久,据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就有枇杷栽培的记载,说明中国栽培枇杷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唐宋期间,枇杷主产区在四川、湖北、陕西、江浙,并已扩展到华南地区。宋代,路桥枇杷就有栽培,宋嘉定赤城志中有“枇杷叶阴密不凋,冬花夏实”的记载。南宋之后,江浙枇杷生产已处在领先地位。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浙江实业志》载:“黄岩枇杷年产量9600担,仅次于余杭,居全省第二”。 建国后,枇杷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浙江塘栖、黄岩、福建莆田、云霄、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安徽歙县最为集中。
1982年,黄岩县枇杷总产量跃居中国第一,糖水枇杷罐头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1984年,黄岩罐头食品厂生产的567克糖水枇杷罐头,获巴格达国际博览会优质奖和国家经贸部荣誉奖。
1996年,路桥区桐屿街道被农业部等有关单位组成的“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并于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评为“浙江枇杷之乡”。
1997年,路桥区为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农业,发挥名牌农产品产业优势,投资200多万元,在桐屿街道小稠村建立了集赏花、采摘、品赏于一体的枇杷观光园——枇杷山庄,举办了十届枇杷旅游观光节活动,年接待游客5000人以上,形成了独特的枇杷文化。
2005年,路桥辖区内的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浙江大红袍水果专业合作社,成为中国首家依法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阿不来提·阿不热多西,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等均曾亲临合作社考察、指导。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路桥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7年,路桥区桐屿街道枇杷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主要品种有白沙和大红袍。
2018年,路桥枇杷主产区桐屿街道枇杷产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6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