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山山楂栽培历史悠久,据《临沂果茶志》记载,平邑县天宝山山楂从清朝康熙年间就有种植,以其树势强健、品质优良、果实个大、色泽鲜艳、耐贮藏、适于加工而驰名。据《平邑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天宝山就有栽培,大星红子,至今天宝山罗圈崖、赵家庄还有保存上百年的老“红子”山楂树,年均产量仍可达300多斤。
解放初期这里就是梨树、山楂生产基地,以生产子母梨和红子为主。70年代后,由于日本梨的引进,因子母梨的品质落后而逐渐淘汰。到80年代,梨树逐渐被山楂取代,特别是到90年代,地方罐头加工业的带动,使这里山楂不断扩大规模,形成了天宝山歪把红和大金星为主的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
2006年被山东省农业厅评为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
2008年,平邑县工商局通过政策指导和帮扶引导,注册成立了平邑县“天宝致富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4000多名,随后成立了平邑县地方镇水果种植协会。
2010年2月,平邑县帮助地方镇水果种植协会制定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方案,将“天宝山山楂”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同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标志着山东省平邑县的“天宝山山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注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1年10月28日,CCTV-7农科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专题报道了“天宝山山楂”,进一步提高了“天宝山山楂”的知名度。该年,天宝山山楂生产面积达3000多公顷,年产量达12万吨,产值逾5亿元,天宝山山楂生产的罐头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创汇8000多万美元。
如今的天宝山,满山遍野都是果种改良过的绿葱葱的山楂树,每到山楂花盛开和山楂收获的季节,周边县市的游客纷纷赶来体验“乡村一日游”的乐趣,果农把红艳艳的山楂采摘后精心包装起来,销售给前来游玩的客人,销售给果品深加工的大小企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经过果农辛勤的培育,果品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山里红“ 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