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是南方枣的传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枣树地方品种鸡蛋枣、糖枣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岳飞传》中提及,公元1132年,民族英雄岳飞在现今祁东县境内大败贼寇曹成,与士卒共饮枣子酒庆祝胜利,这足以证明至少在宋代,祁东地区就已经有枣树的广泛种植及利用,枣树在此地扎根,结出了累累硕果,见证了一代代先民的生活历程和历史变迁。
祁东酥脆枣不仅有着千年的种植史,而且在当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是由祁东县新丰果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精心选育而成的南方鲜食枣新品种,从本地糖枣芽变枝条中脱颖而出,于200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行了品种登记,被命名为“中秋”,寓意其临近中秋时节成熟,恰似佳节献礼。历经数载科研攻关,祁东酥脆枣成功打破了南方不能大规模种植高档鲜枣的固有观念,使得曾经贫瘠的石漠荒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农业科技的进步,更是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现代诠释和升华,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目前,在祁东县蒋家桥镇扎岭村9组村民周忠鸟屋前,还现有一株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糖枣树,尽管其主干有些枯燥,但生长依旧旺盛,每年结枣果100㎏以上,而且枣果质量上乘。祁东糖枣自古闻名,人们种枣、食枣,与枣相关的故事、习俗很多,民间广为流传。据传,在很久以前,祁东县境内盛产糖枣。一天,有个衣着破烂、面目猥琐的流浪曾姓女子来到狮子岭(今蒋家桥镇)脚下一片枣林里,饥饿难忍,遂摘枣果食之充饥。顿时觉得口感甚佳,该女子从此在狮子岭落脚,白天以枣果为食,不食五谷,夜宿岩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年五十,容貌、肤色仍如处女。嫁与周姓单身为妻,次年得子,成年中举。至今,祁东县仍然流传着婚期时亲朋好友以枣子为礼物送给新郎新娘的习俗,意为“早生贵子、幸福一生”,把枣子视为家庭幸福吉祥的化身。同时,祁东县境内逢年过节,特别有贵客来访,主人一定会煮一碗红枣鸡蛋,用枣子酒招待客人,宾主倍感亲切。相传,明国初年,著名诗人苏曼特别喜食蜜枣,他的国画不错,人们向他索画常不能如愿,如送上一颗蜜枣,他往往能欣然提笔。
祁东酥脆枣因其色泽艳丽、口感酥脆、营养丰富而享誉四方,它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祁东县乃至湖南省的一张闪亮名片。每年金秋之际,丰收的酥脆枣如同一颗颗红色宝石镶嵌在祁东的大地上,它们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乡土、融入血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怀。祁东酥脆枣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久远的种植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上,更在于其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符号,展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而今天,祁东酥脆枣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继续诉说着属于它自己的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