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猕猴桃自古有野生种源,历史悠久。猕猴桃原产于沐川县境内的五指山、黄连山、白马山、西密山、鸡公顶等地。据《沐川县志》记载:“藤木主要有中华猕猴桃(茅犁)、忍冬(金银花)……”。
据《沐川县农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集》记载:自古生代隆起以来,多次地质大运动和海浸,从未被海水全部淹没,古老的活化石“树蕨”在舟坝至杨村公社600米以上的阴湿沟谷中尚有大量存在,沐川原始生态环境为野生植物群落保存提供了条件,沐川县1000米以上地带植物群落保存完整,猕猴桃及其攀援树种——桦木、荷木、香樟、丝粟等十分茂密,野生猕猴桃资源较为丰富。
沐川一直流传着孔明的士兵采猕猴桃果子充饥解渴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的第一要寨———三言寨,就是今沐川县境内五指山中下部(沐川县永福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据说诸葛亮带兵深入蛮境,来到三言寨安营扎寨,在半山坡藤木林中暂避暑热,见树林中有许多猴子在藤树上不停地摘果子吃,孔明令一士兵摘来果子,只见那果子上有细茸毛,象犁子,取名为毛梨(猕猴桃),其果实酸甜可口,汁液多,有香气,口味好,于是下令让军士们采摘以充饥解暑渴,片刻,军士们个个精神换发,精力充沛,快速翻越五指山,直冲南蛮地,杀得蛮兵措手不及,孟获还在梦中时已被擒获。
2003年,沐川县农民李道珍引种的第一批猕猴桃挂果,产量500斤,在西博会上的一炮而红,这让沐川县领导敏锐地察觉到,猕猴桃产业是一个前景良好的产业。在政府推动下,2003年11月,以300亩的种植面积、100余种植户为基础,以高峰寺果园为龙头的“沐川县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成立。沐川县围绕“一主两优三特色”(以林业为主导,以优质茶叶、优质猕猴桃为重点)现代农林基地建设思路,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打造全省“猕猴桃产业基地县”。
2012年,沐川县被列为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县,沐川的猕猴桃产业走上“强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