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黄瓜干不仅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食客喜爱,更因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奇故事而引人入胜。
在平定古州,“黄瓜干”制作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巧、质量最上乘、产销量最大的是平定州城西冠山脚下的后沟与河头两个村庄。据后沟人传说,平定黄瓜干的制作工艺技术为后沟村刘、李两家祖先所创。在明朝洪武年间,刘、李两家的祖先由洪洞移民来到平定州,并选择后沟村作为长久定居地,因这块土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密,河水四季长流,地域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垦生存。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几十年,除开垦山坡地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打井发展菜园,种植黄瓜等蔬菜。当时冬季没有吃的蔬菜,他们就把夏、秋两季的大田菜进行干制后备做冬季食用。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用煤火烤制的黄瓜干,即“龙筋”牌黄瓜干。
关于“龙筋”牌黄瓜干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驻柏井驿休憩,在食用此品后,对其称赞不已,此后黄瓜干就成了进贡的产品。到乾隆年间,有人专献此品于皇帝,乾隆皇帝又亲笔御批“龙筋”二字的龙票,以示“龙筋”牌黄瓜干的独特,其中还提到了种植地的专属是平定州后沟、河头两村,从此,“龙筋”牌黄瓜干真正成为平定古州的一大名品,并进入美馔佳肴“宴席四干”的名列。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后沟村的干部群众认准了发展“龙筋”牌黄瓜干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品牌产品作为致富的目标,扩大黄瓜的种植面积,菜园达到了近200亩,并进行了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法,黄瓜的产量由原来的亩产四、五千斤,提高到亩产13000斤左右,黄瓜干总产量达到五万斤以上,把“龙筋”牌黄瓜干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做到历史新高,建成了山西省平定县晋阳风味御菜厂,对农户烤制的产品进行统一的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国外,且屡获国家及省、市农产品博览会优良及银质奖等。
历经数百年传承,平定黄瓜干的制作技艺愈发炉火纯青。当地农户仍沿袭古法,只选取特定季节的优质黄瓜,利用晴朗天气自然晾晒,充分保留黄瓜的原始香味和营养成分。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祖祖辈辈积累的智慧与经验,每一根黄瓜干都是岁月洗礼与手工技艺完美融合的结晶。平定黄瓜干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方情感。它既是当地人日常餐桌上的佐餐佳肴,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礼品,寓意着对亲友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每逢秋季黄瓜丰收,家家户户挂满院落的黄瓜干串成了平定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构成了平定县地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定黄瓜干并未淡出历史舞台,反而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当地政府与农户共同努力,一方面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将其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这源自太行山脚下的绿色珍馐。
平定黄瓜干,作为一项历久弥新的地方特产,它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地方历史,述说着平定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世代传承的动人篇章,彰显着中华民族对于饮食文化的尊崇与创新精神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