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原产于中国,唐《本草衍义》中有记载,医药学家王焘用野生眉县猕猴桃治好了许多病人。唐朝诗人岑参作有《太白东溪张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一诗中写到:“渭上秋雨过,北风何骚骚。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主人东溪老,两耳生长毫。远近知白岩,子孙皆二毛。中庭井阑上,一架猕猴桃。石泉饭香粳,酒瓮开新槽。爱兹田中趣,始悟世上劳。我行有胜事,书此寄不曹。”其中提到的“渭上”、“太白”都在眉县,“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足见1200年前眉县就有猕猴桃栽培。
1978年,农业部组织全国猕猴桃资源普查,在眉县境内秦岭北麓浅山区发现了大范围野生猕猴桃资源,其中有美味猕猴桃、软枣猕猴桃、葛枣猕猴桃等,有力地证明了眉县是猕猴桃生长的最佳适宜区,是中国美味猕猴桃原产地。眉县猕猴桃栽培历史悠久。
1980年,眉县农业科技人员从野生猕猴桃中筛选出“眉选一号”等进行试验栽植。
1988年,眉县园艺工作站开始建立猕猴桃人工栽培示范园。
1989年,在国家投资支持下,眉县先后在横渠镇文谢村、金渠镇年家庄村、下第二坡村等地建起第一批300亩高标准优质丰产示范园,盛果期亩收入上万元,示范带动农民调整结构,积极发展猕猴桃。眉县园艺站选育出金香、晚红猕猴桃新品种;引进徐香、海沃德、红阳、华优、楚红等十几个优良品种,建成了500亩猕猴桃良种苗木基地。金渠镇第二坡村、营头镇上第二坡村等分别取得了无公害猕猴桃基地认证;
2006年开始,眉县就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针对猕猴桃产业开展技术合作,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推进科技入户工程。“陕西省猕猴桃专家大院”等一批专业技术推广项目随之落户眉县。通过实施“十百千”猕猴桃人才计划,眉县培养了大批本土专家。
2009年9月金渠镇第二坡村和红星村已取得有机猕猴桃生产转换证书;2009年11月取得眉县猕猴桃无公害生产基地整县环评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