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葡萄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王朝统治时期,就在北镇建有皇家果园,同治年间(1862-1875年),因御用果园生产过剩而废弃,转为农家经营。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葡萄生产得以发展,六五末期达到800公顷。七五末期达到2133.3公顷,八五末期达到3730公顷,九五末期达到8000公顷,十五末期至十一五稳定在1.2万公顷。栽培品种发展到30余个,主要有巨峰、晚红、意大利奥山红宝石、无核白鸡心、粉红亚都蜜。十五期间,巨峰品种占栽培总面积的90%,其他品种占10%。至十一五期间,对品种结构进行了调整,压缩了巨峰栽培面积,占葡萄总面积的80.1%,其他品种占19.9%。
1988年和1998年,北镇市先后两次承办了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
2001年,北镇市同辽宁省农科院共同承担了国家“十五”期间攻关项目《无公害葡萄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使北镇葡萄产业步入了无公害生产轨道。
2003年,经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北镇市水质、土壤、空气均未受污染,是发展无公害果品乃至绿色果品生产的理想基地。
2006年,北镇市以北镇市葡萄协会为龙头。经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认证,无公害巨峰葡萄1万公顷。
2007年,北镇市以常兴青岩葡萄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认证为绿色巨峰葡萄1366.7公顷。
2008年,北镇市建设大、中、小型机械恒温冷库2600余座。总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鲜贮能力12万吨,葡萄总产值5.1亿元。
2012年,北镇市葡萄栽培面积20万亩,总产量达到36万吨,其中设施葡萄栽培面积5000亩,贮藏保鲜能力18万吨以上,总产值18.72亿元。同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北镇葡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北镇市委市政府联合辽宁省农委、沈阳农业大学,成立北镇葡萄品牌研究院。
2019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