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流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荼,苦荼也,此即今日之茶字”,因此史学界、茶学界一致认为我国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是从神农时代开始,神农时代距今大约有5000-6000年,据史籍记载炎帝神农氏“生于历山,所谓列山氏也”,“长于姜水,因以为姓,火德王,故炎帝”,是说神农氏长于姜水而姓姜,因发现了砧木取火,使人类从新石器时代进入了刀耕火种的农耕时期而称为炎帝。神农是我国古代的部落首领,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古襄州位于神农氏出生地随州历山和主要活动区域神农架之间,是神农氏的活动中心,因此“神农尝草遇毒得荼而解”应该是在此区域,特别是在谷城、保康、南漳至今仍流传有神龙活动的故事和众多古迹,据《九域志》(1080)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考证在他最新著述的《巴史别观》一书中,提出惊人观点,鄂湘川黔交界地区即古代巴域,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心就在湖北西北部山区(保康、谷城、房县、竹山)一带。古代巴域的农耕文明和“神农尝百草”可以说是古代荆巴间有野生大茶树最好的佐证。现在保康、房县、神农架盛产包括茶叶在内的药材共130余种,这与神农氏得茶而解是相符合的。据《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序疾,救夭伤人命”,神农时期是我国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华文华的形成时期,因此,后人把炎帝和黄帝并称为中华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乃“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