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种植荔枝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据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化县志·物产志 》载:“果之品三十有五,而荔枝为魁,核小而脂肥”,而自种植荔枝开始,便有了养蜂采荔蜜的历史,从化具有悠久的养蜂历史和深厚的蜜蜂文化,养蜂技术成熟,规模较大。
从化人民历来有养蜂的习惯,解放前一贯沿用古老的竹笼养蜂,以手抓巢房取蜜的方法,产蜜量很低,经济效益低。解放后,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倡和扶持养蜂业,从化县政府十分重视养蜂业的发展,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化在全国率先推广活框饲养、蜂群饲养管理研究、蜂具革新技术后,从化市养蜂业取得迅猛发展。从化著名养蜂人粱百辑先生(杨朔《荔枝蜜》文中的“老梁”)率领其他蜂农改变旧式饲养技术,逐步采取活框饲养技术,建立“蜜蜂大厦”,使蜂群数量和产蜜量逐年上升。1956年约有2000多群旧式饲养的中蜂,每年产蜜1万公斤左右,平均蜂群近5公斤,1957年逐步采取活框饲养后,1963年蜂群发展到6000多群,产蜜量达到30万公斤,平均每群接近50公斤。为此1958和1963年农业部先后两次在从化召开全国推广中蜂新法饲养现场会。1959年朱德元帅视察从化的“蜜蜂大厦”,大加赞许;同年,《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粱百辑同志到北京领奖;农业部和商业部联合在从化召开全国中锋活框蜂箱饲养现场会;1960年杨朔到从化温泉参观后写下《荔枝蜜》;1961年著名诗人郭沫若参观从化的“蜜蜂大厦”,并题词《游凤院果树园》,1964年越南共和国胡志明主席亲临从化农科所考察“地下蜂室”,并向从化购了大批蜂种,还聘请了从化蜂农王共和作为养蜂顾问,到越南传授养蜂新技术。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始,每逢荔花飘香时节,各地蜂农分过大山大岭,走向花繁叶茂的荔枝林,年复一年,渐成风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广东省大力扶持养蜂业发展,从化市养蜂业得到了较快发展:1991年广东养蜂工作会议在从化温泉召开;2000年前后,从化温泉“天湖蜂产品一条街”备受关注,从化地区销售蜂产品的商店超过100家,从化市荔枝盛花期,中央电视台专门在街口沿河(即流溪河)拍摄《蜜蜂一条街》新闻。 2004年从化市拥有蜂群约2万群,接近1968年的蜂群数量。2007年从化全市荔枝蜜产量达890吨,产值达1780元;2008年我市荔枝蜜产量达1485吨,产值达2970万元。
90年代初,从化提出了“奋发建从化,荔蜜献中华”的标语,成为早期从化人的精神写照。随着生产规模和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从化荔枝蜜”知名度也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到2011年,从化有蜂农1025户,规模较大的养殖户430户,养蜂群数近6万群,常年蜂蜜产量1500吨左右,丰年产蜜2000多吨,第一线农户和专业户、流通领域专卖户、蜂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等方面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从化市已把养蜂业纳入从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从化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将在从化悠久蜂业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优质的蜜源植物资源,通过“养蜂、加工、销售”产业链与休闲观光旅游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措施全力打造从化现代化蜜蜂产业品牌。
近年来,从化市积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增加农户的收入,推广“以果养蜂、以蜂增果”的农业生态模式,果树为蜜蜂提供生长繁育的基础,蜜蜂为果树授粉,果蜂互相依存,相得益彰。形成了从化果蜂和谐共存的特色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