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武夷山大红袍】

翠绿西瓜
发布于 2024-10-08 15:35:03
平台原创
浏览 15

武夷山大红袍,是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特产,享有“茶中之王”和“岩茶之首”的美誉,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武夷名丛中数大红袍享有最高声誉,名居武夷岩茶“五大名丛”之首,素有“岩茶之王”的美称。

从品质验证大红袍为茶王当之无愧。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曾对武夷山众多名丛进行品质筛选、鉴定,最后首推大红袍。近几年武夷茶区新开采的大红袍茶叶品质大多反映出该茶种种质特征优异,尤其在2005年春茶期间多雨天气的情况下,各地种有大红袍的茶农大多认可其品质。其中有一位专家制作闽南型乌龙茶的茶人,第一次采制完大红袍就惊叹其品质的优异。 

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九龙窠的母树大红袍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武夷岩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间绝无仅有的茶类活化石,由于它的神秘玄妙,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以一睹芳容为快。1998年,第五届武夷岩茶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首次拍卖,竟价高达15.68万元。2005年第七届中国武夷山大红袍文化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第五次拍卖,拍出了20.8万元的天价。更是蜚声四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地茶叶技术人员,经过长时间的刻苦钻研,科研攻关,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初获得无性繁殖成功。后经福建省科委组织有关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本的优良特性,在武夷山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可以推广。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和改进工艺,武夷山大红袍已得到空前的发展,它已从历史名牌一跃成为行销世界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在各地武夷山大红袍经销店均能购到产自武夷山的武夷山大红袍产品,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大红袍已作为古树名木录入武夷山世界自然遗产,大红袍与遇林亭窑址,御茶园等已录入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属于〈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保护范围。国家质检总局对武夷岩茶良种茶树也明确提出保护措施,根据〈条例〉和〈文物保护法〉精神,为确保这一珍贵的世界遗产长的更好、更壮,武夷山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母树大红袍的保护和管理:一是自2006年起,对母树大红袍停止采摘;二是指定茶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管理;三是改善和保护母树大红袍生态环境;四是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五是拨出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六是明确茶业局为管护单位。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现在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黄色时间长达50天左右。铁罗汉生长在鬼洞,树高达3.3米,而大红袍则是生长在九龙窠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传说1927年,天心寺僧在茶树旁刻了“大红袍”三个字,当时在武夷山仅此茶树刻有名字,传有一达官贵人为了能得到大红袍真品,曾在离大红袍茶树不远处盖了一座小木屋住入看护(小木屋前几年失火被烧),以便在采制过程全程跟踪监督,但最终还是未能得到真品,天心寺僧为保护大红袍可谓用心良苦。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许多传言都无法证实除九龙窠半山腰的几株大红袍外,还有其他大红袍存在。事实上,目前武夷茶区还未听说有不同品种的大红袍存在。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