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神·诸葛亮与襄阳茶

绵密榴莲
发布于 2025-01-16 09:20:49
平台原创
浏览 5

人们把茶叶作为饮料,最早的文字记载应推三国时的《广雅》,据三国.魏.张辑《广雅》曰:“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山东琅玡(今山东沂州地区)人,十岁时随其叔父到湖北襄阳,在古隆中隐居十年,躬耕苦读,种茶明志。东汉末年,荆州辖湖北,湖南两省,其首府就在襄阳,传说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就常与豪杰持杯饮茶,纵古论今,并对种茶技术和茶叶功效颇有心得。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诸葛亮(孔明)对茶文化的贡献功不可美,在我国云南省,诸葛亮是古时先进文化的象征和圣贤,他通过“七擒七纵”孟获的智慧,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促进了内地与边疆文化交流。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巩固汉室,防止后院失火,决定先安抚南方再北伐中原,即所谓"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建兴三年(225)春,蜀军进入云南境内,南征大军路过西双版纳时,将士们遇到大山中的瘴气,很多人水土不服或中毒染病,诸葛亮便命人采摘茶树叶煎服,茶到病除,士气大振。为保证部队战斗力,和发展边疆经济,诸葛亮即命采购茶子数十驮,随军南进,深入后方,所到之处观山水,察民情,扶民心,传农耕技术,赠茶子诸礼,深受欢迎,并昌导各族团结,发展生产,广植茶园,并把烹茶技艺传授给当地人,共谋生计,从而促进了滇西南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因此现在的许多地名就源于孔明的这段典故,譬如攸乐(丢落的士兵)、莽芝(置铜镘的地方)、蛮砖(埋铁砖的地方)、倚邦(插木梆成茶树的地方)、革登(埋马蹬的地方)、易武等。此后,支南各部落为感武侯恩德,每年都以“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古往今来,历史变迁,但武侯鼓励云南少数民族开山种茶的故事依然广为颂扬,并被尊为普洱茶祖和茶神。

位于景洪攸乐茶山上的基诺族自称是孔明的后裔,又称是尊敬舅舅的民族。在距今1787年前的三国时代,孔明南征到云南景洪一带,有少部分士兵因途中行军不力,贪酒好睡而被"丢落",这些被"丢落"的人在醒来后日夜兼程地追上大军,诸葛亮却不愿再收留他们,但为了他们的生计,同时出于开发西南疆土的需要,便命令他们种茶为生,在此定居下来的士兵,以后自己取了个民族称号叫“丢落”(意为孔明把他们丢了),后叫“攸乐”,基诺族住的竹楼,形如“孔明帽”,十分别致,基诺山上有大量的古茶树称之为孔明树。

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莽枝、革登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本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该志还提到,大茶山中有孔明山,大概意思是说:三国诸葛亮路过勐海南糯山,士兵因水土不服而生眼病,孔明以手杖插于石头寨的山上,遂变为茶树,长出叶子,士兵摘叶煮水,饮之病愈,以后南糯山就叫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孔明山在勐腊县明乡西50公里处),上有祭风台旧址。

乾隆元年(1736)《云南通志·古迹》也记载有:“莽芝有茶王树较(其他)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道:“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相传为武侯遗种,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

查到的部分史料和收集到的民间传说,都印证了诸葛亮在平定西南叛乱时,除“七擒孟获”名载史册外,还带去了种茶、制茶技术。至今云南的少数民族仍称大茶树为茶树王、“孔明树”,古老的茶山叫孔明山,在云南茶农心中,茶是圣物,在云南普洱(思茅)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每年都有祀祭“孔明树”的隆重仪式,烧香磕头,顶礼膜拜,把茶树王视为孔明先生的化身,敬仰之。在云南勐海县的贺开山寨每年在春季采茶时节到来之时,和其他古茶山的居民一样,都会进行保留了上千年的祭祀仪式,全部山寨居民集中到一起,感恩天地的赐予,同时要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诸葛亮的传统流传于整个普洱茶产区,澜沧江流域的哈尼族、基诺族、壮族、佤族等民族群众都有不同的祭拜仪式,甚至在诸葛亮诞辰之时,昆明、西双版纳等地的普洱茶生产和销售行业都会举行纪念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相聚思茅(现改为普洱市,“思茅”相传是当年孔明思念故乡茅芦而起名),以隆重的仪式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在云南六大茶山之一的攸乐叫孔明山,当地居民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为纪念孔明诞辰,都举行放孔明灯的活动,称为“茶祖会”,纪念孔明带来茶种,带来健康,带来先进文化的贤德。

2005年3月底,由云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勐腊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孔明兴茶1780周年暨中国云南普洱茶古茶山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勐腊县勐仑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功举办,会议的主题是:纪念茶祖孔明、振奋云南茶界精神、全面振兴古茶山。此次大会提出的全面振兴普洱茶古茶山(茶产业、茶文化、茶旅游)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在国际、国内茶叶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绵密榴莲
暂无签名~
10 话题
2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