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公元733-804年),又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湖北天门人,因著有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被世人尊称为“茶祖”、“茶圣”、“茶神”等,陆羽《茶经》在一之源中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巴山峡川即今川东鄂西秦巴地区,中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也有类似的记载。其峡川就是湖北西部的统称,我市的保康、南漳属于荆山山系余脉,应包含在峡川范围之内。他在八之出中把山南茶区列为首位,记载了“山南茶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又次”,中国气候在7世纪变得暖和,公元650年、660年和678年的冬季,国都长安无雪无冰,古襄州更是气候温暖湿润特别适宜茶叶的生长。唐代陆羽《茶经》所划分的八大茶区中,把山南茶区列为首位,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并进一步解释:“浙西:以湖州上(若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州、义阳郡同);剑南(:以彭州上(原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与襄州同)浙东:以越州上,(原注: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陆羽《茶经》中明确把浙东茶区的上等茶余姚小叶种,剑南茶区的上等茶彭州茶,渐西茶区的上等茶湖州天目山茶和准南茶区的舒州茶,比作与襄州茶品质相同,可见古襄州的品质影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