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北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有一种深受欢迎的优质畜产品——东辽黑猪。它不仅是我国地方猪种的优秀代表,更是东辽地区悠久农耕文化与生态养殖理念的生动体现,以其独特的品种特征、优秀的肉质品质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也是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辽黑猪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晚期,是当地农民经年累月自然选育和人工定向选育的结果。这种黑猪体格健壮,全身乌黑发亮,具有抗病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东辽黑猪以其肉质鲜美、肌间脂肪丰富、肉香浓郁而著称,深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猪肉中的“黑钻石”。
由于黑猪主要生长在东辽县东辽河流域,民间为了区别其它猪种,就以东辽黑猪称之。1955年省畜牧管理部门首次提出东辽黑猪名称。“东辽黑猪”名称有文字记载源于1980年版《东辽县志》第五篇《畜牧业》第三章《畜禽改良》第一节《猪》原文为:“1975年选择热闹公社礼让村作为东辽县黑猪养殖场。1976年经吉林省科委、畜牧局、畜牧兽医协会、农业科学院部门领导,专家鉴定,正式命名为“东辽黑猪”。”
由于黑猪是长白山野猪驯化和圈养演变的,加之东北夏季日照时间长,一年四季温差大及黑猪生长周期等原因,黑猪肉质地细腻,肉香上乘。长期以来成为朝廷的上佳贡品和八旗子弟围场狩猎练兵的军需,而且该种猪的分布仅限于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的东辽河两岸,为了确保每年贡猪不减和军需供应,黑猪饲养逐步扩大规模,由此开启了黑猪人大规模饲养发展史。其世代遗传下来的种猪和圈养技术与经验的传承,形成了黑猪原种群,成就了东辽县黑猪种群及饲养事业的发展。
东辽黑猪的养殖历史与当地的传统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在过去,东辽县的农民依靠自然放养的方式,让黑猪在山林草地间自由觅食,辅以玉米、豆粕等谷物喂养,这种原生态的养殖模式赋予了东辽黑猪与众不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辽县在继承传统养殖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科学饲养和生态养殖理念,进一步提升了东辽黑猪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经过历代东辽县劳动人民驯化饲养以及对东辽黑猪的研究选育,东辽黑猪已经成为吉林省优秀的地方猪品种和特有保护种源。目前,东辽县东辽黑猪养殖基地已经成为吉林省东辽黑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东辽黑猪凭借其“通体黑色,体质强健、抗病和抗寒性强,瘦肉率高,肉质鲜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腻、味美可口等特有的品质在第一届、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中被评为名牌产品,第八、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中被评为金奖产品,等等。
近年来,东辽县政府高度重视东辽黑猪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东辽黑猪已从昔日的乡土品种,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同时,东辽黑猪的养殖也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带动了饲料种植、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目前,东辽黑猪暢销吉林和全国各地,深受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1年7月份和2012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CCTV7做了2次专访并录制播出了东辽黑猪的短片,使东辽黑猪这一古老品种逐步走进广大消费者的视野,知名度不断提升。
东辽黑猪,不仅是一种优质肉类资源,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传承符号,它承载着东辽人民对自然、对土地、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尊重。每一块鲜嫩的东辽黑猪肉,都凝聚着历史的痕迹、自然的馈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滋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