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东辽黑猪】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03-12 09:37:46
平台原创
浏览 94

在中国东北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有一种深受欢迎的优质畜产品——东辽黑猪。它不仅是我国地方猪种的优秀代表,更是东辽地区悠久农耕文化与生态养殖理念的生动体现,以其独特的品种特征、优秀的肉质品质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也是中国国家农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东辽黑猪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晚期,是当地农民经年累月自然选育和人工定向选育的结果。这种黑猪体格健壮,全身乌黑发亮,具有抗病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等特点。东辽黑猪以其肉质鲜美、肌间脂肪丰富、肉香浓郁而著称,深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猪肉中的“黑钻石”。

由于黑猪主要生长在东辽县东辽河流域,民间为了区别其它猪种,就以东辽黑猪称之。1955年省畜牧管理部门首次提出东辽黑猪名称。“东辽黑猪”名称有文字记载源于1980年版《东辽县志》第五篇《畜牧业》第三章《畜禽改良》第一节《猪》原文为:“1975年选择热闹公社礼让村作为东辽县黑猪养殖场。1976年经吉林省科委、畜牧局、畜牧兽医协会、农业科学院部门领导,专家鉴定,正式命名为“东辽黑猪”。

由于黑猪是长白山野猪驯化和圈养演变的,加之东北夏季日照时间长,一年四季温差大及黑猪生长周期等原因,黑猪肉质地细腻,肉香上乘。长期以来成为朝廷的上佳贡品和八旗子弟围场狩猎练兵的军需,而且该种猪的分布仅限于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的东辽河两岸,为了确保每年贡猪不减和军需供应,黑猪饲养逐步扩大规模,由此开启了黑猪人大规模饲养发展史。其世代遗传下来的种猪和圈养技术与经验的传承,形成了黑猪原种群,成就了东辽县黑猪种群及饲养事业的发展。

东辽黑猪的养殖历史与当地的传统农耕文化紧密相连。在过去,东辽县的农民依靠自然放养的方式,让黑猪在山林草地间自由觅食,辅以玉米、豆粕等谷物喂养,这种原生态的养殖模式赋予了东辽黑猪与众不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辽县在继承传统养殖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科学饲养和生态养殖理念,进一步提升了东辽黑猪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经过历代东辽县劳动人民驯化饲养以及对东辽黑猪的研究选育,东辽黑猪已经成为吉林省优秀的地方猪品种和特有保护种源。目前,东辽县东辽黑猪养殖基地已经成为吉林省东辽黑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东辽黑猪凭借其“通体黑色,体质强健、抗病和抗寒性强,瘦肉率高,肉质鲜嫩、瘦而不柴、肥而不腻、味美可口等特有的品质在第一届、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中被评为名牌产品,第八、九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中被评为金奖产品,等等。

近年来,东辽县政府高度重视东辽黑猪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东辽黑猪已从昔日的乡土品种,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同时,东辽黑猪的养殖也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带动了饲料种植、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目前,东辽黑猪暢销吉林和全国各地,深受国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1年7月份和2012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CCTV7做了2次专访并录制播出了东辽黑猪的短片,使东辽黑猪这一古老品种逐步走进广大消费者的视野,知名度不断提升。

东辽黑猪,不仅是一种优质肉类资源,更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传承符号,它承载着东辽人民对自然、对土地、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尊重。每一块鲜嫩的东辽黑猪肉,都凝聚着历史的痕迹、自然的馈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滋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编辑于 2024-03-14 00:00:00

全部留言

0
啊欧,还没有留言哦~
多果发布
发现 分享 生活
2847 话题
1 留言
0 关注
0 粉丝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