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特产圈

江西特产圈

特产馆:江西馆
95
话题 86
江西,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gàn),又称江右、别称赣鄱大地,省会是南昌。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江西红色文化闻名中外,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平原。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19.5℃。
  • 乐安竹笋: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乐安竹笋: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乐安竹笋,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不仅在当地百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乐安竹笋的历史可追溯至遥远的古代,这里的山民与竹林相伴,竹笋采集与利用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定居于此的历史同步。古人颂竹咏笋,竹笋不仅作为食物来源,更作为一种寓意深刻的象征物,出现在诗词歌赋和民间故事中,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乐安竹笋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招携、金竹、南村、谷岗等东南部山区,这里的湿润红壤和黄壤林地为竹笋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千百年来,乐安人民凭借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竹笋采集和栽培技术,精心呵护着这片竹林,使得乐安竹笋得以保有其鲜嫩爽口、清香自然的特色,成为餐桌上的美食佳肴。宋高宗时期,乐安流坑第八世孙董德元在53岁时高中恩科状元,后官至参知政事,深得宋高宗赏识。在京城为官期间,虽有美味佳肴,但董德元仍酷爱吃家乡的竹笋,经常吩咐家人从家乡捎来竹笋,并将竹笋敬献给宋高宗和宰相秦桧等朝中大臣品尝,深受大臣们喜爱。明代,《徐霞客游记》里有记载:登仙桥村“瀹菌煨笋而餐之”,“适有土人取笋归古鼎”,“辄以村醪,山笋为供”等。从此,乐安竹笋声名...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0 04:40
    浏览 40
  • 金溪蜜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金溪蜜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金溪蜜梨种植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宋淳化年间均有种植,已有千年历史。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金溪蜜梨得到一定的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金溪县实施“山上再造”工程,金溪蜜梨这一传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1989年,金溪县利用世界银行红壤开发项目实施的契机,重点发展金溪蜜梨,利用自身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摸索出“小群体、专业化、大规模”的发展路子,金溪蜜梨产业得到蓬勃发展。2000年5月,江西省农业厅原厅长余欣荣到金溪专题调研金溪蜜梨生产,对金溪蜜梨给予高度评价,并总结出“翠冠加套袋,省见病虫害,不怕冻不怕旱,五年收入过万块”。2001年7月25日,全国南方优质早熟梨技术信息交流会的参观现场在金溪县举行,提高了金溪蜜梨的知名度。2007年,金溪县蜜梨协会与浙江果树研究所、江西农大等单位进行“科技联姻”,聘请专家实地考察,先后引进了西子绿、翠冠、喜水、玉水、雪青、脆绿、清香等36个品种进行试种,最后决定把成熟早、产量高、果大而美观、瓤脆而甘甜、适合红壤栽种的翠冠、清香等品种,作为金溪蜜梨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在两年内,对原有的黄花、菊水等梨树进行高位嫁接换种,蜜梨良种覆盖...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5 08:40
    浏览 39
  • 南丰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南丰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南丰县栽培蜜桔的历史有1300年以上,在唐朝开元以前就有种植并成为皇室贡品。据专家考证,当年从江西进贡给唐玄宗和杨贵妃享用的乳桔即南丰蜜桔。宋、元时期,南丰蜜桔作为皇室贡品一直延续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以后,南丰县的蜜桔生产渐趋兴旺,由于营养系芽变与株变的利用,便逐渐形成新株系,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不同特色的品系,构成多样化的品种群,出现了以蜜桔生产为专业的村落。到18世纪末,南丰蜜桔逐成为著名特产,已成为南丰的主要农副产品。清代后期有一个发展高峰,年产量曾达3000吨以上。19世纪中期后,南丰蜜桔经济价值高,产品供不应求,刺激了生产较大发展。光绪元年(1875年)《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南丰产桔极佳,秋间可售一二十万元。”清同治《南丰县志》载:“果之有桔,四方知名,秋末篱落丹碧累累,闽广所产逊其甘芳,近城水南、杨梅村人不事农功,专以为业。”南丰县境内出现了以蜜桔生产为主的专业村落,开始了专业化生产,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专业种桔的农户有500余家,2000余人口赖以为生。民国期间,因屡遭天灾和战乱,南丰桔园荒废,产量下降,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年产量仅1000—1500吨。...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30
    浏览 28
  • 乐平辣椒: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乐平辣椒: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乐平辣椒在当地享有盛誉,是一种承载着千年农耕智慧和地方风土人情的独特农作物。乐平辣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清时期,勤劳智慧的乐平人民就开始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培植辣椒,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农耕传统。乐平辣椒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长时间的人工优选,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味和特性。它皮薄肉厚,色泽鲜艳,辣而不燥,且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饮食的需求,更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调味必需。历史上,乐平辣椒不仅仅是食品,更是深深烙印在当地社会生活和文化习俗中的重要符号。在传统的乐平乡村,辣椒种植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家家户户都与辣椒有着不解之缘,每年的辣椒收获季节,既是村民们共享丰收喜悦的时刻,又是邻里之间增进感情、互帮互助的纽带。乐平辣椒的声名鹊起,除了源于其优异的品质外,还离不开官方和社会各方的重视与推广。1980年,乐平灯笼辣椒因其优良特质被正式评定为江西省地方优良品种,开启了它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崭新篇章。随着时间推移,乐平辣椒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其中的灯笼贡椒品种,凭借其独特的外形和优质的口感,在各类农产品展会上屡获殊荣,...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1 15:40
    浏览 14
  • 赣南脐橙: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赣南脐橙: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1500多年前,南北朝刘敬业在《异苑》中记载:“南康有奚石山,有柑橘、橙、柚。”南康就是今天赣州一带。至北宋年间,柑、橘、橙、柚等果树已经蔚然成林。在清朝年间,赣南脐橙是下方官员进贡给朝廷的水果之一,深得雍正帝喜食。1971年,信丰县安西园艺场从湖南邵阳引种156棵“华盛顿脐橙”,三年后开始结果并参展“广交会”,得到了外贸界、香港商界的高度评价,在香港试销价格为每公斤36港元,高于美国产脐橙。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在赣南实地考察一年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赣南发展柑橘气候得天独厚,应成为我国柑橘商品生产重要基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的胡耀邦专门为发展赣南柑橘产业作出批示。赣州从华中农业大学引种纽贺尔等8个脐橙品种试种成功。1990年11月,赣州科技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和成果鉴定,现场测产达到亩产2964.18公斤,为当时国内同类研究的最好成绩。2000年11月24-29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作处副处长王小兵,华中农大柑桔研究所所长孙中海教授,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所长助理邓烈副研究员来赣南考察脐橙生产后,提出“赣南:加入WTO之后中国柑桔的希望所在”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2 20:40
    浏览 11
  • 余江夏天无: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余江夏天无: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夏天无,学名为延胡索,因其在炎热夏季却暂时隐去踪迹,故得此名,而在余江地区的种植历史和文化故事尤为引人入胜。据地方史料记载,余江夏天无的种植始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余江地区的农民们秉持着传统的种植智慧,精心照料着这一神秘的植物,使得夏天无的品质和疗效在当地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余江夏天无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依托,生长在肥沃的红壤之中,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其块茎富含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出色的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尤其是对风湿痹症、跌打损伤、心腹疼痛等症状有明显疗效,深得医家与患者信赖。历史上,余江夏天无因其卓越的药效,一度被朝廷列为贡品,成为皇宫御药房的重要药材来源。而在民间,夏天无更是深入人心,每逢农历五月,村民们都遵循古法,适时采挖,加工炮制,将其用于治病救人,同时也将其作为亲情友好的象征,赠予亲朋好友,寓意平安康泰。随着时代的发展,余江夏天无的种植并未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反而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活力。余江地方政府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加强对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使得夏天无产业逐...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0
    浏览 10
  • 西港化红: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西港化红: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西港化红,不仅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喜爱,更承载着一段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故事,成为了修水县的地方瑰宝和传统产业的骄傲。据地方志书记载,西港化红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相传,当时的兵、刑部尚书周期雍将朝廷贡品中的优良橙种带回故乡西港镇种植,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与世代传承,演化出了今日的西港化红。这种甜橙因在西港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生长,品质上乘,色泽红艳如丹,故得名“化红”。西港化红在修水县的农耕文化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每逢秋冬季,橙林硕果累累,犹如一串串红宝石悬挂枝头,成为当地丰收景象的生动写照。农民们欢庆丰收,不仅因为这是他们辛勤劳作的回报,更是因为橙子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每逢节日庆典、亲朋聚会或婚丧嫁娶,甜橙都被视为吉祥、圆满的象征,用于祭祀、赠送或作为宴席上的佳品。同时,西港化红的种植技艺也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智慧。从选种、种植、修剪到采收、储存,每一道工序都凝聚了当地农民世代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项技艺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得以传承和发展,使得西港化红甜橙的品质不断提升,...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3 11:40
    浏览 7
  • 三湖红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三湖红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三湖地区种植橘、橙历史悠久。据《梅氏族谱》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25—55年)梅义贞由吴门(今江苏苏州市)徙居莲湖拓基建村,并开始种植橘、橙。考西晋张华(232—300年)所著《博物志》记载“橘柚类甚多,柑、橙、枳皆是,豫章郡出其真者”。按晋代行政地理区划,豫章郡辖16县,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南昌,新建、永修、进贤等县。这些县中除新淦、清江(赣江故道,今袁河以东部分晋代亦属新淦)之外尚未见种植柑橘、橙的记载,由此可见三湖红桔栽培的起始年代,可追溯到西晋时期,至少有1700余年的历史。三湖红桔在宋朝已列为贡品进贡朝廷,南宋诗人范成大就写过《清江道中桔园甚夥》一诗,诗中有句云:“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此诗所描述的是三湖一带桔林的繁茂景象。另据清道光版《新干县志》记载,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三湖民间即有"松毛绿豆藏桔,可以久留"的柑桔储藏保鲜经验。由此可知,当时三湖一带柑桔生产十分兴盛,栽培面积和产量相当可观。《新干县志》记载:明朝陈日贞有诗赞:花吐园林别有香,维橙维橘蔼春芳。直待秋来成果实,厥包赐贡献皇王。另明朝翼雷诗:春来到处发奇花,橙橘逢时吐翠华,记取合...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5
    浏览 2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