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特产圈

枇杷特产圈

特产馆:枇杷馆
332
话题 43
枇杷,别名卢桔、金丸等,属于蔷薇科枇杷属的常绿乔木,原产于中国东南部地区,现已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的温暖湿润地带。枇杷树四季常青,初夏时节开花结果,其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外皮呈淡黄至橙黄色,表面光滑且具有一层细密的绒毛,果肉细腻,口感酸甜适度,汁水丰富。枇杷果实不仅美味可口,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富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族)以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中医认为枇杷性凉,具有润肺止咳、止渴生津、和胃降逆等功效,对于咳嗽、喉咙痛、肺燥热等病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枇杷叶也是传统中药中常用的材料,其煎煮后可用于缓解咳嗽、化痰等呼吸道不适症状。
  • 东山白沙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东山白沙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东山镇环境优越,种质资源丰富,在农户长期精心栽培和自然条件影响下,果茶间种分布,形成了特殊的果茶间种栽培模式并沿用至今。东山白沙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各代白沙枇杷均是当地农民、科研人员精心选育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先后有“金罐”、“银罐”、“鸡蛋白”、“照种”、“白玉”、“冠玉”等优质白沙品种。农户遵循着绿肥还田、有机循环的生产方式,将间种的茶树修剪枝、园内杂草等覆于枇杷种植穴上,同时开塘扩穴,将国家首批种质资源保护区——湖羊所产羊粪腐熟后施用,使得土壤肥沃,枇杷树生长旺盛,生产出来的东山白沙枇杷深受市场欢迎,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销往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地,经济效益好,使得东山白沙枇杷成为东山镇第一大果品。近年来,吴中区积极调整果品产业结构,成立枇杷科技小院, 大力培育发展吴中枇杷品牌,加快形成了品种多样化、栽培技术现代化、冷链物流一体化的特色批发产业,有力推动了特色果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互联网电商+新媒体营销模式的快速发展,吴中枇杷销售渠道越来越广,去年总销售额达7亿元,其中近5成通过电商渠道走向全国的市场。目前,东山镇枇杷栽培面积近3万亩,种植户约1.2万户,年产约1...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3
    浏览 35
  • 云霄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云霄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云霄枇杷栽培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就曾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云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以其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宋朝时漳州知府杨万里《咏枇杷》:“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压低枝重,浆流冰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到了明代,云霄祀奉林偕春的庙宇“云山书院”中设有260首求医药签,多有以枇杷叶为药件的处方,枇杷花、叶均可入药,枇杷叶具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用,为治疗肺气咳嗽的要药,可见云霄在明代已盛产枇杷,且其功用为百姓所熟知。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枇杷乃和胃降气,清热解暑之佳品良药。”清代光绪年间,秋谨的祖父秋嘉禾曾二度(公元1878年和1889年)在云霄任同知,就经常以当地盛产的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根置于其住地,供百姓煮水饮用,以滋阴降火,清肺化痰,治疗感冒咳嗽、肺胃盛热、口干舌燥。他常对百姓说道:“这是民间药品,...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8 01:40
    浏览 24
  • 路桥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路桥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路桥枇杷历史悠久,据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就有枇杷栽培的记载,说明中国栽培枇杷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唐宋期间,枇杷主产区在四川、湖北、陕西、江浙,并已扩展到华南地区。宋代,路桥枇杷就有栽培,宋嘉定赤城志中有“枇杷叶阴密不凋,冬花夏实”的记载。南宋之后,江浙枇杷生产已处在领先地位。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浙江实业志》载:“黄岩枇杷年产量9600担,仅次于余杭,居全省第二”。 建国后,枇杷在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浙江塘栖、黄岩、福建莆田、云霄、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安徽歙县最为集中。1982年,黄岩县枇杷总产量跃居中国第一,糖水枇杷罐头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地区。1984年,黄岩罐头食品厂生产的567克糖水枇杷罐头,获巴格达国际博览会优质奖和国家经贸部荣誉奖。1996年,路桥区桐屿街道被农业部等有关单位组成的“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并于1999年被浙江省林业厅评为“浙江枇杷之乡”。1997年,路桥区为做大做强地方特色农业,发挥名牌农产品产业优势,投资200多万元,在桐屿街道小稠村建立了集赏花、采摘、品赏于一体的枇杷观光园——枇杷山庄,举办了十...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6
    浏览 17
  • 新桥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新桥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新桥枇杷不仅因其果肉细腻、汁多味甜而闻名遐迩,更承载着新桥镇悠久的历史故事与世代传承的农耕智慧。据史书记载,新桥枇杷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新桥镇成为了枇杷的优质产区。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新桥枇杷品种丰富,尤以肉厚核小、色泽金黄、口感鲜美的特点而备受赞誉。历史上,新桥枇杷的种植与收获,成为了新桥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枇杷成熟的季节,整个新桥镇都被金黄的果实装点得格外绚烂,这不仅象征着丰收的喜悦,更是人们团结协作、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新桥枇杷的丰收,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餐桌,也成为了维系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的重要纽带。在新桥镇,枇杷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到枇杷节,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枇杷采摘、枇杷文化展示、民间艺术表演等,旨在传承和发扬新桥枇杷的种植技艺和地方文化。新桥枇杷的丰收,不仅凝聚着一代代新桥人民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乡土文化的热爱。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桥镇采取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使得新...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3
    浏览 11
  • 大畈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大畈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通山县大畈镇从江浙一带引进枇杷种植栽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县境内尚存百年以上的古枇杷树70多棵。当地村民的房前屋后,田头地边都栽有枇杷树。20世纪90年代末,在返乡创业者的带领下,大畈枇农联合成立合作社,对枇杷实施嫁接改良,后来逐步推广疏花、套袋、施农家肥等技术,枇杷的品质与产量同步提升。21世纪以来,大畈镇坚持以打造“枇杷小镇”为目标,建立起“基地为示范,果农为主体,合作社为纽带,政府协助拓展市场”的良性产业化生产经营格局。2013年11月,通山县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成为湖北省首批32个“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之一,是全省唯一以种植枇杷命名的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该年大畈枇杷专业合作社已拥有枇杷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年产量约10万公斤。2015年8月,湖北省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隐水洞枇杷)被认定为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7年,通山县种植“隐水枇杷”1.3万亩,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1000多万元。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大畈枇杷”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大畈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群众...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20
    浏览 9
  • 文宫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文宫枇杷: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文宫枇杷产地位于四川仁寿二峨山南麓 ,此区域土壤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种植枇杷,据民国版《仁寿县志》记栽,果树有25种,其中就有枇杷、梨、樱桃、桃、李、杏、柑、橘、柚等,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四川省科研院所专家指导下,对文宫枇杷进行规模商品开发,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大力推广国内最优良的大五星、美张77—1,大元种、解放种、美二五等优良品种,其生长快、投产早、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现种植已辐射20个乡镇,195 个村,面积达13333公顷,主要是大五星为主的优良品种。1989年,因“川中果树项目”,以吴汉珠为首的四川省农科院专家来到文宫的荒山野岭上。专家们在经过认真的水土勘测后下了“诊断书”:文宫属于侏罗纪页岩,亚热带季风气候,极适合枇杷生长。专家们在飞跃村种下第一株大五星枇杷苗。次年,当文宫良种枇杷一面世,从未想到过的高价立即引起了轰动,当年共有160户农民种植,面积达到800亩,枇杷种植年收入达到400万元。2002年,仁寿县仁寿开展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文宫镇规划了10个种植枇杷的专业村,农民的所有农田土地...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8
    浏览 5
  • 圈子粉丝

    更多+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