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产圈

广西特产圈

特产馆:广西馆
109
话题 1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文:Gvangjsih Bouxcuegh Swcigih),通称广西,简称“桂”,首府南宁,南临北部湾,是中国唯一沿海的自治区。广西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是岭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地区之一,又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而简称“桂”。岭南在先秦时已存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秦汉以后逐渐有北方各民族迁入,如今广西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省区。
  • 钦州大蚝: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钦州大蚝: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钦州人采摘、食用大蚝的历史,至少有三、四百年的时间。据钦州地方志记载,早在350多年以前,居住在钦州湾一带的渔民们,便已开始采蚝、制蚝、吃蚝了。据当地渔民说,在过去,依靠舢板去海,"氽水"采蚝是一大营生。当地渔民祖辈靠从氽水采蚝维持生活,当地在新中国成立前还保留着这样的采蚝生产方式。每当大蚝采收季节到来,各家各户驾着一叶轻舟来到海里,而氽水到海底,就像进入菜园一样,海底的礁石上长满了大蚝,氽水三五次,穿梭于水面与水底三五趟,便能采到近一箩筐的蚝。2011年,钦州大蚝地域保护面积共129.2平方千米,壳蚝年总产量15万吨。同年9月1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钦州大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钦州市大蚝养殖面积达15.15万亩,产量23万吨,产业综合产值25亿元,养殖户人均年收入超过6.6万元,大蚝已成为钦州沿海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2018年,钦州市已形成了以龙门七十二泾海域为中心的连片万亩大蚝养殖基地5个,标准化大蚝吊养基地15个,国家农业部大蚝浮筏生态养殖示范区1个。2019年11月15日,钦州大蚝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近年来,钦州市多举措并进发展壮大大...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31
    浏览 12
  • 灌阳雪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灌阳雪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灌阳雪梨是灌阳县传统果品之一,据载在灌阳民间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传说曾为清乾隆皇帝之贡品。关于灌阳雪梨最早记载,是在旧《灌阳县志》(康熙四十七年版)物产栏中,称“梨有雪梨清水梨青皮梨早禾梨数种以雪梨为最上”,可见在康熙年间,灌阳已有雪梨栽培。《灌阳县志》(道光二十四年版)兴地风俗类摘出,物产栏果之属有雪梨记载,称“梨熟也可食”,至光绪丁未年灌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民国时期《广西年监》(第二回)称“灌阳雪梨质清脆,可与天津雪梨比美”。虽然早有雪梨的历史记载,直到清宣统二年(1910年)才第一次出现雪梨产量的数据,全县产雪梨1200石(72吨),为当时桂林府属11个县唯一的雪梨出产县。民国二十二年(1912年),产雪梨574吨,产值达84100元。由于品质优良,灌阳雪梨在民国初就畅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一带。《广西壮族自治区果树品种志》(1959年版)将其列为全区同类果树之首。1984年12月,出版的《中国果树栽培学》第二卷、第二章介绍砂梨品种,称“广西灌阳雪梨是中国有名的砂梨系统的优良品种”。在由华南农业大学主编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果树栽培学各论》梨主要种类和品种一节中,介绍...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4
    浏览 10
  • 阳朔金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阳朔金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阳朔金桔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赢得人们的青睐,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世代相传的故事。阳朔金桔的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早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就有对金桔的赞美之词。阳朔县凭借漓江流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与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金桔种植的天然宝地。阳朔金桔历经数个朝代的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当地的一大特色产业,并在清朝同治年间达到鼎盛,尤其是在阳朔白沙镇一带,金桔产量丰饶,使之赢得了“金桔之乡”的美誉。流传在当地民间的故事中,阳朔金桔被视为吉祥之物,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几盘金灿灿的金桔,以此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和睦、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反映出了阳朔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让金桔成为了寄托情感和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阳朔金桔不仅在民间风俗中占据重要地位,还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不少诗词歌赋中描绘了金桔的美丽景致,将其比作熠熠生辉的黄金宝石,或是寓言化为人生哲理的象征,进一步丰富了阳朔金桔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阳朔金桔的种植技术和品种不断改良优化,其优良品质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当地政府积极推广金桔产业,举办金桔文化节等活动,一方面展示了阳朔金...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4
    浏览 5
  • 大新龙眼: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大新龙眼: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龙眼在大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已有500年历史,百年树龄以上的龙眼树随处可见。据有关资料记载,栽培史近千年以上,且品质上乘,素有“龙眼之乡”之美称。1986年大新县被定为第一批全国“六大龙眼基地县”之一。2001年大新龙眼参加北京农业国际博览会荣获名牌产品称号。从2004年起,大新县每年都在龙眼收获季节举办龙眼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2005年大新县龙眼生产基地经自治区农业厅批准,取得创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资格。大新县委、县政府一直把龙眼生产列为本地的一项特色支柱产业来抓,紧紧围绕“以品种改良为前提,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优化果品质量,提高水果的竞争力和效益”为思路,大力实施龙眼的优果工程。目前,全县龙眼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其中石硖、储良、大乌园等龙眼面积1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2%。近几年来,大新县致力于实施龙眼“优果工程”,优化品种结构,采用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龙眼产量和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品种有石硖、储良、大乌圆、广眼、福眼、本地实生龙眼等,果肉白色透明,香浓味甜、核细,可以鲜食或加工成桂圆干、桂圆肉。目前,大...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5
    浏览 5
  • 麻垌荔枝: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麻垌荔枝: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桂平市内最早种植荔枝的是麻垌镇,该镇种植历史悠久,麻垌镇何村何裕贵屋前的一棵荔枝树,种于明万历年间,已400多年历史。麻垌镇白石村有四五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5株。明代王象晋新编著的《群芳谱》具体地将桂平麻垌南乔、西岸的黑叶荔作了记述。清代末年,桂平县内诗人崔肇琳特地将他作的诗集取名为《扶荔轩诗存》。1995年,桂平市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部曾指定采购麻垌荔枝作为国礼空运到朝鲜人民共和国,送给金日成主席亲口品尝。1980年以后,麻垌荔枝发展速度加快,主产区麻垌镇丰年产量超600万公斤。现桂平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荔枝商品生产基地之一,产品畅销区内外和港澳以及东南亚等地。2012年,麻垌镇被命名为“广西麻垌荔枝之乡”。同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麻垌荔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底,桂平市2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种植有荔枝,荔枝种植面积16140平方公顷(其中3400平方公顷为荔枝无公害生产基地),产量52350吨,约占全市水果面积、产量的50%。2021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麻垌荔枝列入“202...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1
    浏览 4
  • 姑辽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姑辽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姑辽茶不仅是一种清雅醇美的饮品,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早在明清时期,姑辽茶便开始了它的种植与制作历程,因产地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优质的茶叶品质,逐步走入宫廷,成为清代的御品,备受皇家青睐。据传,清代的皇帝品尝过后,对其墨绿的颜色、甘醇的味道及悠长的香气赞不绝口,从而确立了姑辽茶在历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关于姑辽茶的起源,流传着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七仙女私自下凡至姑辽山游玩,无意间在这里播下了仙界的种子,催生出了珍贵的茶树。这则传说赋予了姑辽茶浓厚的神话气息,也揭示了当地人对自然恩赐的深深敬畏和对姑辽茶的无比珍视。随着时间的流转,姑辽茶的制作技艺历经世代传承,形成了独特且繁复的工艺流程,包括萎凋、做青、揉捻、发酵和烘干等步骤,每一道工序无不倾注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同时,姑辽茶的保健功能亦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过去的岁月里,因其具有消食化滞、止泻等功效,成为了当地壮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良伴和药用茶饮。近年来,姑辽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发掘与保护,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进让姑辽茶的种植与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发扬。不仅如此,...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7
    来自 姑辽茶圈
    浏览 3
  • 梧州砂糖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梧州砂糖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梧州柑桔栽培历史悠久,根据《梧州府志》(1631年)记载,梧州自古就有种植柑桔的习惯。梧州砂糖桔(橘)是梧州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种。长期以来,梧州科技人员从该地栽培品质特优异的砂糖桔植株中,优选枝条,嫁接到酸桔等砧木上繁殖苗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梧州砂糖桔种植扩大,按《农业部行业标准NY/T869—2004沙糖橘》和广西地方标准《沙糖桔生产技术规程》(DB45/T312-2005)生产。2006年1月,梧州砂糖桔作为自治区农业厅指定果品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品尝。2015年,梧州砂糖桔种植面积将推广至23000公顷,产量52.5万吨。近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砂糖桔列为农业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梧州的砂糖桔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跃成为梧州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优质水果品种。砂糖桔产业已成为梧州市规模最大农业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广大农民朋友名副其实的甜蜜事业,梧州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梧州市的岑溪市筋竹镇、苍梧县大坡镇、藤县塘步镇发展势头最猛,已经成为砂糖桔专业镇...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6
    浏览 2
  • 柳城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柳城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柳城蜜桔种植历史较久,据柳城县志记载,民国29年已有种植习惯。20世纪80年代以来,柳城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气候优势,大力开展柳城蜜桔开发工作。20多年来,柳城人一直在作不懈的努力,从良种繁育、生产标准到生态种植模式等环节入手,特别是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优选、培育,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柑桔良种,并将这一柳城特有的蜜桔品种正式命名为柳城蜜桔,同时制定出了柳城蜜桔系列地方标准用于规范生产,保障产品的特有品质。为了提高柳城蜜桔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做大做强柳城蜜桔产业,柳城县非常注重柳城蜜桔品牌的培育与推广。由柳城县县委、县政府牵头于2004年开始每隔一年举办一届柳城蜜桔节。同时还组织创作的蜜桔文化彩调剧《岭上风流》(在柳州市第二届农村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歌曲《蜜桔熟了》、歌曲《桔林欢歌》等各式各样的文艺作品,目前上述两首歌曲已经成为柳城县35万农民朗朗上口的“蜜桔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宣传推广,以及柳城蜜桔品种自身具有的优越性,柳城蜜桔这一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市场需求量不断的增长,农民种植热情涨。至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达26万吨。产品...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3
    浏览 0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