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产圈

新疆特产圈

特产馆:新疆馆
116
话题 1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古称西域,位于中国西北边陲,首府乌鲁木齐,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等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 乌尔禾垦区白兰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乌尔禾垦区白兰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乌尔禾垦区白兰瓜被誉为“沙海甘露”,不仅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享誉四方,更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和民族融合的感人场景。在光绪年间(1875~1908年),已有汉族在乌尔禾开荒造田。1958年4月,农七师为发展农垦事业,从老团场抽调人员,赴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乌尔禾地区开发农场。经过开荒造田,逐步把乌尔禾这块各种野生动物寄生的古老荒原,变成一块块良田,并成功引种及改良了白兰瓜。乌尔禾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赋予了白兰瓜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这里的白兰瓜个大肉厚、口感细腻、汁多味甜,成为了新疆瓜果的代表性品种之一。经过近二十年的产业化经营,乌尔禾垦区白兰瓜已成为了区域特色产品和最具有竞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品。近年来乌尔禾垦区白兰瓜还出口到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乌尔禾白兰瓜的种植,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成功实践,更是新疆各民族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精神的具体体现。白兰瓜的丰收,象征着兵团儿女在荒漠中创造绿色奇迹的决心和毅力,也是他们矢志不渝服务边疆、建设边疆的生动写照。每年的白兰瓜节,已经成为乌尔禾地区的重要节日,它不...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2 20:40
    浏览 28
  • 尉犁西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尉犁西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尉犁西瓜以其卓越的品质、独特的口感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华夏大地上传承了千年的种植智慧。新疆素有一句民谣“围着火炉吃西瓜”。西瓜,维吾尔语为“阿吾兹”,集中产于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等盆地的绿州。新疆是种植西瓜最早的地区。对此古籍中有诸多记载。明朝医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契丹攻破回纥后,他们就开始种植西瓜,并拿牛粪覆盖在上面,取名叫西瓜。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说:“西瓜,种出西域,故名之。由此可见我国在1000年前就开始种西瓜,其瓜种由新疆经北方而传入。”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北边沿。从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尉犁县西尼尔镇牧民开始农耕后,尉犁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尉犁县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这里的土壤富含矿物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西瓜的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生态环境。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5年),尉犁地区就开始规模化种植西瓜,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尉犁西瓜逐渐形成了个大味甜、皮薄肉脆、汁多籽少的独特品质。在漫长的农业发展历程中,尉犁西瓜不仅成为了...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31
    浏览 16
  • 头屯河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头屯河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新疆早在2000年前就已有葡萄和多种果树栽培,在《汉书·西域传》、《魏书·焉耆》、《晋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在和田民丰尼雅(汉代精绝国)遗址中,有古代葡萄圆遗址;在1959年发掘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现了东晋(317-420年)的葡萄干果穗及葡萄壁画等,证实距今1500-1600年前吐鲁番就有葡萄栽植,可见新疆葡萄种植业在古代已相当发达。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清兵在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最南沿,迪化(乌鲁木齐)西郊设立头屯所堡。居住在此的有汉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人,他们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各户农家所产瓜果多为自种自食,少量就近集市出售,瓜果处于庭院式自给性生产。1950年,王震将军率十万大军进军新疆,部分指战员在头屯河区开荒生产,并成立头屯河八一机械化农场,后经历史变革,头屯河农场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农场经过50余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农林牧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现代化城郊型国有农场。20世纪60年代,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始种植葡萄农场,种植葡萄0.53公顷。1981年,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开始引种长白山野生山葡萄,种植面积50.64公顷。1984年,乌...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2
    浏览 12
  • 阿图什木纳格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阿图什木纳格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木纳格葡萄以其独特的风味、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新疆特色农业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木纳格葡萄属欧亚种,远在1000 多年前从地中海引入,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古代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这片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绿洲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葡萄种植技术也随之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衍生息。特别是在新疆南部的阿图什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充足的日照、巨大的昼夜温差和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木纳格葡萄得以完美发育,形成了果粒饱满、果肉紧实、酸甜适口的优良品质。经当地维吾尔族农民长期栽培,培育出适宜阿图什地方气候特点,独具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优质木纳格株系。木纳格葡萄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木纳格”在柯尔克孜语中意为“坚硬如石”,形象地反映了其果实表皮紧致、耐储运的特点,这也使得它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成为了便于长途贩运的商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阿图什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中部,地旷人稀,无工业污染,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块净土,堪称种植葡萄的“世外桃源”。另外优良的品种,加上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气候资源,无污染的地下泉水灌溉,科...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31
    浏览 10
  • 伊犁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伊犁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繁荣的现代农业,伊犁苹果不仅仅是大自然赋予的甜美馈赠,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勤劳智慧的人民传承。追溯伊犁苹果的历史渊源,可以远至汉唐时期。这一片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早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就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苹果作为最早引入新疆的果树品种之一,便是通过这条贸易通道传播而来。历经千年沧桑变迁,伊犁河谷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使得苹果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举世闻名的苹果种植基地。伊犁苹果在历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如《大唐西域记》、《广志》及地方志书中的记录,它们见证了伊犁苹果种植业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果农们不断积累经验,优化品种,使得伊犁苹果的品质不断提升,培育出了如陆奥等稀有且优质的品种,这些品种集成了印度苹果和黄元帅苹果的优点,单个果实重量可达一斤以上,色泽鲜艳、口感醇厚,深受消费者喜爱。伊犁苹果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它还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象征。千百年来,不同民族的居民在共同种植和分享苹果的过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交流与友谊,进一步凝聚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与此同时,伊犁苹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4
    浏览 8
  • 和田玉枣: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和田玉枣: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新疆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历朝历代在此垦荒种田,红枣被逐步引进种植约有上千年的历史,并逐步形成哈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戈壁沙漠地区特有的红枣品种。和田古称“于阗”,历史上曾与疏勒、安西、龟兹并称为安西四郡,是新疆最南端的城市,是“丝绸之路”南道人类活动的重镇。西域的玉石、宝马、瓜果经由这里传到中原,中原的丝绸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早在商周时期,古于阗就和中原有过物质交流。公元前68年,汉宣帝“遣卫司护鄯以西之诸国”,于阗正式纳入汉朝中央政府的统辖之下。古于阗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有丰厚的佛文化遗产;许多著名高僧如晋时法显、唐时玄奘都曾涉足和田。和田气候温暖,特产丰富,民风淳朴,素以“金玉之邦、粮棉之仓、丝绸之路、瓜果之乡著称于世。《梁书》记载于阗“其地多水潦、沙石、气温宜稻、麦、蒲桃。国人善铜器果瓜菜与中国等(同)”。《隋书西域传》载:“土多麻、麦、粟、稻多园林”。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说于阗“宜谷稼,多种果”。在已发掘的洛浦山普鲁古墓葬中(战国至三国时期)出土了桃、杏、酸梅等果核。在民丰尼雅遗址中,曾发现桃、杏、葡萄、梨、沙枣等水果。佉卢文书还记载精绝(今民丰县...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3 21:40
    浏览 6
  • 叶城核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叶城核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叶城县在汉时三十六国属“子合国”、“西夜国”,根据历史记载,叶城已有2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核桃,又名胡桃、羌桃,原产于伊朗,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内地,汉朝时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叶城民间有个传说,核桃最早是生长在昆仑山上西王母的圣果,而“核桃七仙”便是圣果的化身。地处叶城县萨依巴格乡的七株核桃树群是喀什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核桃树群,称为“核桃七仙”,已被当地作为名木古树资源加以保护。据地方志记载,核桃树的真正身世是由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时任叶城县个体工商协会会长、三区革命军维吾尔团团长阿西木的第十二代曾祖父艾买提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栽植,几百年过去,核桃七仙迄今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其中最大的一株胸径1.55米,高达25米,占地360平方米,年产核桃1万-1.3万个,约200-220千克,该树是叶城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核桃树。1991年,叶城县开始推广核桃优良品种,并大面积种植,核桃产业化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目。2009年,叶城核桃种植面积达54万亩,种植核桃所得的收入在农民平均总收入上占50%,形成了近百个...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1 00:40
    浏览 6
  • 巩留树上干杏: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巩留树上干杏: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巩留树上干杏,俗称吊死干,当地哈语为“梅孜吴尔克”,维语为“古丽卡克”。原是天山北麓特克斯河谷和伊犁河谷特有的野生小甜杏(根据野杏的植物学形态和果实性状来看,它们是栽培杏的原生种)。因该杏种类在资源书库中未有记载,其该植物学名未定名,成熟后,由于果实个体形态小、重量轻,其内含脱落酸无法使果柄与枝杆脱离,果实成熟后在树枝上因自身脱水风干而不落果。清雍正九年(1731年),哈萨克族小玉兹(玉兹,哈萨克语,大部落的意思)首领阿布尔哈里受利诱威逼率众臣服俄国,当时,中玉兹首领阿不赍汗手下另一名大将鲍根巴依也追随阿布尔哈里臣服沙俄。事关民族命运的危急关头,喀班巴依深明大义坚定地站到阿不赍汗一边,率兵3万多将士抵御列强的侵犯,在征战过程中,部队染患不明疾病,随军医生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悬赏布告,能治病者赏牛羊各百只,当时住在巩留的一位农民见到悬赏布告后,便接下告示,声称有一种野杏,不仅能治此病,常年食用还能长寿。于是,喀班巴依带领部队沿西天山南下,寻找这种野杏干,规定每人每天10个杏干,食用一段时间后,士兵身体好了很多,从而士气大增,越战越勇。最早的家种树上干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地部...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2 00:40
    浏览 3
  • 策勒红枣: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策勒红枣: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新疆从西汉“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历朝历代在此垦荒种田,红枣被逐步引进种植约有上千年的历史,并逐步形成哈密、和田、喀什、阿克苏等戈壁沙漠地区特有的红枣品种。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说于阗“宜谷稼,多种果”。在已发掘的洛浦山普鲁古墓葬中(战国至三国时期)出土了桃、杏、酸梅等果核。在民丰尼雅遗址中,曾发现桃、杏、葡萄、梨、沙枣等水果。关于策勒地名的含义,按源于汉代“渠勒”,应属于古代和阗语地名。按现代维吾尔语解释,与“其兰”对音,意为红枣。策略县就是缘于盛产红枣,故名曰策勒,又名红枣城。策勒县曾经有过大规模种植红枣的悠久历史,后因历史的原因,策勒县的红枣资源遭到了严重的毁损,曾经的“红枣古城”因为资源的毁损,红枣种植业的发展曾一度停滞不前。但是因为策勒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优势以及适宜红枣生长的土壤条件,再加上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红枣种植实践经验,策勒县的红枣种植规模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林业事业的投入,策勒县紧紧把握政策和机遇,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大规模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使策...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4
    浏览 3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