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产圈

湖南特产圈

特产馆:湖南馆
95
话题 92
湖南,简称“湘”,也称潇湘,省会长沙市。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南部,宋代划定为荆湖南路而开始简称湖南,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南北而简称。湖南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与湖北相连。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舜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
  • 东江湖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东江湖蜜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古籍《禹贡》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我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桔,已列为贡税之物。到了秦汉时代,柑桔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苏秦传》(西汉司马迁著)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桔与齐地(山东等地)的鱼盐生产并重。据《兴宁县志》(兴宁县知县刘锡九篡修 光绪元年1875年)记载“物产果之属:梨、桃、柑、橘……”,资兴市种植柑桔已有上百年历史。《湖南省资兴县地名录》(1983年)、《资兴市农业志》(1989年)、《郴州地区志》(1996年)、《资兴市志》(1999年)、《中国实业志》及当代作家白薇《我的家乡》等都记载了资兴柑桔的种植和发展。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柑桔种植较普遍,但呈零星分布,产量低。20世纪50年代后,资兴县开始推广无核蜜桔,1963年城关镇(现兴宁镇)园艺场种植200余亩,1965年鲤鱼江园艺场种植300余亩,1985年全市种植面积达2410亩。1986年8月,东江大坝关闸蓄水后,湖区乡镇的移民大量种植蜜桔,历时也已二十年有余,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生产经验日渐丰富,生产技能逐渐提高,柑桔种...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4 15:40
    浏览 16
  • 天岩寨柑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天岩寨柑桔: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天岩寨柑桔外观美、品质佳,元朝被选为贡品进献皇宫,后由于元初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交战于天岩寨,釜战三年未克,山上果树毁于一旦。解放前,天岩寨已有种植大红柑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湖南省磷矿在天岩寨办起了五七农场,种植柑桔等水果,曾经风靡一时。至本世纪初生产的柑桔深受长、株、潭等地亲睐,经检测始发现该产品含微量元素“硒”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有生命火种”和“抗癌之王”之称。2005年,天岩寨水果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有3乡(镇)6个果园和30位果农参加,有果树面积6700亩。 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天岩寨果园调整产品结构,引进优良品种,试验果园散养土鸡啄虫、鸡粪肥树,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减少虫源,果园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病虫。在优越的自然环境基础上,落实各项无公害栽培技术,天岩寨果园获农业部无公害优质水果认证,注册了“天岩寨”商标。 同时,天岩寨果园的散养土鸡——啄虫——产蛋,养牛(猪)——沼气——肥果树等多元循环的生产模式,既提高无公害水果的品质,还能为市场提供鲜活土鸡、鲜鸡蛋等农产品。2010年,天岩寨柑桔基地总面积6700亩。...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8
    浏览 10
  • 黔阳脐橙: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黔阳脐橙: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洪江市农耕文明形成较早,据洪江市岔头乡高庙遗址发掘证实,距今达7400年,并且柑桔栽培历史悠久,史载秦汉时就有柑桔栽培。唐天宝年间(748年—756年)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任龙标(洪江市唐时称龙标县)县尉时,留下来“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送魏二》)、“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送李濯游江东》)、“冬夜觞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送程六》)等诗句,可见当时民间柑桔栽培已相当繁盛。明清以来黔阳柑桔已是美名远播,明《湖广志》记载:“沅州出枣柿,黔阳出橙柿”,清《三长物斋丛书》记载:“橘出武陵,今黔阳有之”。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版《黔阳县志·市镇考》记载:黔阳“柑橘、枣、栗之品实繁味别,亦他邑不能及,故人争趋焉”;卷六记载境内托口镇河州“金橘味甚甘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湖南各县物产概况》述说黔阳县“橙子品极佳美”。洪江市是较早引进脐橙栽培的县(市),1972年,安江农校就引种了华盛顿脐橙,鲁宾逊脐橙,但由于结果性能较差和技术跟不上,所以没能大面积推广。1990年,洪江市从华中农大引进纽荷尔、福本、卡拉卡拉、朋娜、奈维林娜、铃木、清家等脐橙品种,试种筛选...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7
    浏览 7
  • 黔阳大红甜橙: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黔阳大红甜橙: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洪江市农耕文明形成较早,据洪江市岔头乡高庙遗址发掘证实,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并且柑桔栽培历史悠久,远在三千年前就有对当地柑桔的赞誉,如《禹贡》中“荆州进贡桔柚”等。唐代,天宝年间(748—756年)诗家夫子王昌龄被贬任龙标(洪江市唐时称龙标县)县尉时,留下来“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送魏二》)、“楚国橙橘暗,吴门烟雨愁”(《送李濯游江东》)、“冬夜觞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送程六》)等诗句,可见当时民间柑桔栽培已相当繁盛。明清时期,黔阳柑桔已是美名远播,明《湖广志》记载:“沅州出枣柿,黔阳出橙柿”,清《三长物斋丛书》记载:“橘出武陵,今黔阳有之”。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版《黔阳县志·市镇考记载黔阳:“柑橘、枣、栗之品实繁味别,亦他邑不能及,故人争趋焉”;卷六记载境内托口镇河州“金橘味甚甘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湖南各县物产概况》述说黔阳县“橙子品极佳美”。按照遗传学原理推断,大红甜橙是“极品橙子”的后代。1952年,安江农校的肖隆寿先生在安江集市上见到了色泽艳红、果实较大的甜橙,于是跟随销售者来到安江镇中山园村找到了1—14号母本树,通过三年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5 04:40
    浏览 7
  • 茶陵红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茶陵红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茶陵产茶历史辉煌,《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千年国饮,始于茶陵”。茶陵因茶得名,是中国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也是最早开发、利用茶树的地区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重要茶叶产区。1974年,茶陵被定为湖南省红碎茶生产基地县。1978年,茶陵被列入全国100个年产5万担茶叶的生产基地县之一。2014年,茶陵县迈出茶旅融合发展的步伐,从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与基础布局,先后邀请省茶研所专家编制茶陵县茶旅产业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茶陵县茶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起草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全面推动茶叶种植业、茶叶加工业、茶旅观光等“三产”融合发展。2020年,“茶陵红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茶陵县引进和培育出茶祖印象茶业有限公司、龙灿茶业有限公司、康成庄园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多个茶企,形成了以红茶为主、绿茶为辅的产业结构,打造出了“三湘红”“四水绿”“洣江翠芽”“洣江碧螺春”等茶叶品牌,特别是“三湘红”,以“零农残、真有机、花果香”著称,远销国内外,并荣获“湖南茶叶十大创新产品”。 从2018年底开始,茶陵...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4
    浏览 5
  • 祁东酥脆枣: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祁东酥脆枣: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祁东是南方枣的传统产区,种植历史悠久,枣树地方品种鸡蛋枣、糖枣久负盛名。据史料记载,《岳飞传》中提及,公元1132年,民族英雄岳飞在现今祁东县境内大败贼寇曹成,与士卒共饮枣子酒庆祝胜利,这足以证明至少在宋代,祁东地区就已经有枣树的广泛种植及利用,枣树在此地扎根,结出了累累硕果,见证了一代代先民的生活历程和历史变迁。祁东酥脆枣不仅有着千年的种植史,而且在当代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它是由祁东县新丰果业有限公司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精心选育而成的南方鲜食枣新品种,从本地糖枣芽变枝条中脱颖而出,于2008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行了品种登记,被命名为“中秋”,寓意其临近中秋时节成熟,恰似佳节献礼。历经数载科研攻关,祁东酥脆枣成功打破了南方不能大规模种植高档鲜枣的固有观念,使得曾经贫瘠的石漠荒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农业科技的进步,更是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现代诠释和升华,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目前,在祁东县蒋家桥镇扎岭村9组村民周忠鸟屋前,还现有一株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糖枣树,尽管其主干有些枯燥,但生长依旧旺盛,每年结枣果1...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5 17:40
    浏览 5
  • 安化黑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安化黑茶: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安化黑茶,因其产自湖南益阳安化而得名。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由于遇到下雨天而淋湿了茶,茶商痛心而又不甘心丢弃。在途径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时,发现村里病了很多人,村民们普遍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反正也长霉了,值不了多少钱,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痢疾全好了。事实上,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是中国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记载为“渠江薄片”,曾列为朝廷贡品。明嘉靖三年(1524年)就正式创制出了安化黑茶。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了以安化为起点至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是一条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贸大道。明末清初,安化县呈现“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安化黑茶在20世纪50年代濒临绝产。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200...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2 20:40
    浏览 5
  • 张家界椪柑: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张家界椪柑: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张家界椪柑有着悠久种植历史和独特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地方特色农产品,更是承载着张家界地区世世代代人民勤劳智慧与地域文化精神的独特载体。追溯张家界的椪柑历史,可以发现其渊源久远。早在古代,湖南西部山区就已经开始了柑橘类果树的栽培,而椪柑因其适应性强、口感上乘,逐渐成为了当地百姓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张家界的椪柑种植,可以追随至明清时期的文献记载,那时的农户已经在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椪柑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家界的椪柑种植技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种植模式和管理经验。每一片椪柑林都是岁月与汗水的结晶,见证了当地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开拓进取的历史进程。而张家界的椪柑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认可,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武陵山区的气候湿润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加上富含矿物质的土壤,造就了椪柑果大饱满、色泽鲜艳、肉质细嫩、甜酸适度、汁多化渣的独特品质。每一颗椪柑,不仅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当地农民辛勤耕耘的结果。除此之外,椪柑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早期的自给自足到如今的品牌打造,椪柑产业促进了...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1 00:40
    浏览 4
  • 九华红菜薹: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九华红菜薹: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湘潭市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质的农业土壤,培育出了本地特色的红菜薹品种,并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一段别样的九华红菜薹故事。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约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湘中灵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湘潭伟人、巨匠灿若星辰,一代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著名将领黄公略、文化名人齐白石都诞生于此。湘潭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美食文化。湘潭市雨湖区的土壤地貌以岗平为主,沿江河地带的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这样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蔬菜特别是红菜薹的种植。当地农户们凭借世代相传的种植经验和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方法,使得湘潭九华红菜薹在品质上独树一帜,色彩艳丽,口感清脆,营养丰富,深受当地居民以及各地食客的喜爱。湘潭栽培蔬菜历史悠久。据史记载,清朝中期,康熙皇帝下江南私访,发现湘潭昭山土地黄色带砂,是耕种蔬菜的极好土地,即召见农业大臣高氏,派其化作商人来湘潭巡访,在与当地百姓彭老船夫交谈后,指令湖北都督派人将红菜种子及栽培要领送至昭山九华彭老船夫家。经过九华人数百年的种植、改进,湘潭发展为全国...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7 02:40
    浏览 4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