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特产圈

吉林特产圈

特产馆:吉林馆
358
话题 56
吉林,简称“吉”,省会长春。地处中国东北中部,东北亚地理中心,因清初建吉林乌拉城而得名。吉林省位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隔江相望。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集安山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集安山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1976年,集安市太王乡上解放村从通化葡萄酒厂引入“公酿一号”葡萄种苗,进行试栽培。1980年,集安市委、市政府结合集安实际,制定了“以林为主,粮参果牧并举,农工商结合,全面发展山区经济”的建设方针,把酿造葡萄确定为果树生产发展重点,规划发展100万株。1983年,集安市开始规模发展“公酿一号”葡萄。1984年,在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在集安初步选育出两性花山葡萄新品种“双优”。1985年,集安市开始大规模发展葡萄产业。1989年,集安市以“公酿一号”“双优”为主栽品种的酿造葡萄基地规模已达到13900亩,产量近万吨。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葡萄酒市场波动较大,影响了集安市葡萄基地发展,使基地面积由原来13900亩下降到不足1000亩。1998年,全国葡萄酒市场开始复苏,葡萄酒销量日益增加,各地酒厂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山葡萄原料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这又给集安山葡萄基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于是集安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先后与通化葡萄酒等公司签订了10-15年的产销合同,推动了全市山葡萄产业的发展。基地主要栽培品种为双优、双红、公酿一号等。2002年,...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4
    浏览 37
  • 桦甸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桦甸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桦甸葡萄,这一生于东北黑土地的甜蜜精灵,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享誉内外,更承载着一代代桦甸人民的辛勤汗水与智慧传承。桦甸葡萄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桦甸农民勇敢地挑战了传统种植观念,因地制宜,引进并培育了适合东北气候特点的葡萄品种。在历经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良后,终于在桦甸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具有独特品质的葡萄品种,开启了桦甸葡萄产业的新纪元。桦甸市地处北纬40°—45°之间的葡萄黄金种植带,尽管地理位置偏北,但凭借充足的阳光照射、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及肥沃的黑土地,为葡萄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岁月的磨砺和世代农人的精心呵护,桦甸葡萄逐渐形成了果粒饱满、色泽鲜艳、口感醇厚、酸甜适中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历史的长河中,桦甸葡萄逐渐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葡萄丰收的季节,桦甸市都会举办盛大的葡萄节,通过举办采摘体验、美食品鉴、文化展览等活动,传承和发扬葡萄文化,增进城乡互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桦甸葡萄还串联起了当地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与自然景观,成为推介桦甸市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桦甸葡萄的种植与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6
    浏览 34
  • 东辽黑猪: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东辽黑猪: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东辽黑猪的身影贯穿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的载体。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四五千年前,辽源地区已经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到辽金时期活动人口逐渐增多,开始从事农牧渔猎活动。东辽区域是野猪主要分布地,最早描述东辽地区居民进行野猪驯养源于《金史》的记载,“山区猎户常用华树木做圈棚,将小野猪捕之、养饲。”明朝末年,位于原东辽县城区的龙首山是一座著名的城堡,是海西女真扈伦部叶赫那拉家族的东城所在地,史称“叶赫国东城”。形成了长白山余脉东辽河两岸野黑猪人工养规模最大的区域,野黑猪往来贸易十分繁荣。由此可见,东辽地区野黑猪驯化养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王朝建立后,清顺治十年(1653年)东辽地区辟为盛京围场,封禁了长达200多年。在这200多年中,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满、朝、汉、蒙等民族从未间断在这片土地上打猎、养殖、采药挖参、开垦耕种。各部族四处分散而居,野黑猪养殖驯养规模不大,仅限于自给自足或是用于部落之间交换。到清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由于中原地区人口剧增,加之灾荒、战乱频发,中原百姓为了躲避外敌入侵等灾难,形成了闯关东、走西口洪流。清政府虽有堵截,却收效甚微...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4 22:40
    浏览 31
  • 靖宇西洋参: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靖宇西洋参: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靖宇西洋参,这种原产北美的珍贵药材,在跨越大洋来到中国后,却在靖宇这块神秘而富饶的土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成就了一个关于创新、奋斗和文化交融的传奇。靖宇县,依偎在长白山脚下,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特别是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土壤,为西洋参的移植与繁衍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1986年,靖宇县从加拿大引进西洋参种子进行栽培。1996年,靖宇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社授予中国西洋参之乡、中国西洋参种源基地荣誉称号。目前,靖宇县有亚州最大的西洋参场和世界上先进的加工设备。2011年,历经15年的发展壮大,靖宇县西洋参产业已颇具规模,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承担的科研项目《西洋参大面积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的研究》、《西洋参系列产品开发及副产物利用的研究》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西洋参空气整根技术的研究》通过省级鉴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承担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西洋参基地西洋参GAP建设。产品已形成了3大系列,达到了20余个品利。2014年,靖宇县人参加工产业园区被列为吉林省六大人参产业园之一,入驻园区企业...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8
    浏览 13
  • 长岭葵花籽: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长岭葵花籽: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长岭葵花籽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品质,成为了这片黑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长岭葵花籽的故事,不仅是关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地方特色产业与历史记忆的交响乐章。长岭葵花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长岭县农民在寻求多元化种植结构的改革中,发现了葵花这种对土壤适应性强、抗旱耐盐碱、并且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于是,葵花开始在长岭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落地生根,逐渐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夏末秋初,金黄的葵花铺满田野,成为象征丰收与希望的图腾。长岭葵花籽的种植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农民智慧与勤劳的奋斗史。经过数十年的精心培育和改良,长岭葵花籽以其饱满圆润、色泽艳丽、口感醇厚、营养丰富而闻名遐迩,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餐桌,更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支柱,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长岭葵花籽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农产品,更深层次的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每逢葵花盛开的季节,长岭县会举办葵花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欣赏那万顷葵花竞相开放的壮观场面,感受那份大地与阳光交织的诗意。同时,长岭葵花籽还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成为亲朋好友间互赠的佳品,寓意着幸福美满、事业兴旺。长岭葵...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6
    浏览 5
  • 延边苹果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延边苹果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延边苹果梨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历史文化画卷。延边苹果梨的历史始于上世纪20年代,起源于龙井市老头沟镇小箕村。据记载,朝鲜族农民崔范头于1921年从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引入6株梨树的接穗,与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桃源乡小箕村的北方耐寒山梨砧木嫁接而成的。1953年开始,由枝接繁殖改为芽接育苗,砧木由山梨根改为山梨实生苗,修剪整形,由环状改为疏散分层,并采用人工授粉,推广坡地栽培,防治病虫害等一套综合栽培技术。七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培育和改良,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延边苹果梨。这种梨果因其形状酷似苹果,口感兼具梨的清爽和苹果的甜润,故得名“苹果梨”。延边苹果梨的种植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朝鲜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勤劳智慧的生动写照。每年春季,梨花盛开,洁白如雪,成为延边地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朝鲜族人民会在此时举行梨花节,载歌载舞,祈求丰收,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而到了秋季,苹果梨的丰收则是对朝鲜族农民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成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象征。延边苹果梨的种植不仅丰富了当地农产品结构,也深深融入...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3 14:40
    浏览 3
  • 双阳梅花鹿: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双阳梅花鹿: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追溯双阳养鹿的历史,距今已有300多年,关于梅花鹿既有民间传说,又有真实的史实记载。据双阳县志记载,在清朝雍正年间,盘古屯(现鹿乡镇)便有人用木杆制成栅栏,将鹿围在当中进行驯养。双阳梅花鹿育种”科研课题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由原双阳国营第三鹿场高级畜牧师韩坤主持。1979年该科研课题被列入国家农垦部重点科研项目。1986年“双阳梅花鹿育种”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历经20多年人工培育的梅花鹿新品种——“双阳梅花鹿”通过国家农垦部组织的技术鉴定。1987年“双阳梅花鹿育种”科研成果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再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双阳梅花鹿选育成功填补了国内茸鹿育种领域的空白,在世界鹿科动物育种学科中居领先地位。双阳作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始终将梅花鹿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梅花鹿产业已成为双阳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随着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鹿产品从“皮、毛、骨、血”等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不断涌现,产业链条继续延伸。近年来,双阳区充分放大梅花鹿产业优势,注重产业融合、文化融入,深入挖掘梅花鹿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将梅花鹿产业与旅游、会展...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6
    浏览 0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