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特产圈

内蒙古特产圈

特产馆:内蒙古馆
105
话题 110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西里尔蒙古文:Өвөр Монгол)或“内蒙”,首府为呼和浩特,内蒙古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 额济纳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额济纳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额济纳旗不仅以其千年不朽的胡杨林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引人入胜,还因其独特且醇美的特产——额济纳蜜瓜,书写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甜蜜传奇。早在古丝绸之路畅通的时代,额济纳便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节点。那时的驼铃声中,除了满载丝绸、瓷器的商队,也传递着来自这片神奇土地的独特礼物——额济纳蜜瓜。这些在干燥炎热与冰冷夜晚交替洗礼下的蜜瓜,得益于巨大温差与富含矿物质的沙壤土质,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质地,如同丝绸之路上的一抹亮色,被无数过往的商贾与使节所喜爱,成为他们长途跋涉中的甜美慰藉和珍贵礼品。历史文献记载,额济纳蜜瓜自古以来就是朝廷贡品,因其品质上乘,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这种源自古老灌溉农业传统的作物,见证了历朝历代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的过程,蜜瓜也因此融入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民间故事之中。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土壤资源以及优质的地下水,为哈密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出的哈密瓜含糖量高,口感清爽脆甜,食用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2015年,额济纳旗完成了12000亩无公害蜜瓜基地的认证,实现了年产无公害蜜瓜2.5万吨的目标,拓宽了蜜瓜产业链,为今后...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1 11:40
    浏览 30
  • 和林格尔沙棘: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和林格尔沙棘: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和林格尔沙棘不仅承载着自然生态的希望,更编织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故事,演绎着和林格尔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诗篇。和林格尔沙棘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它早就在恶劣环境中傲然挺立,成为了边陲之地生态屏障的坚强卫士。据传,在成吉思汗时期,这位伟大的征服者就曾在和林格尔一带驻军休整,当时的沙棘丛林便为疲惫的将士们提供了食物与药物,帮助他们在长途跋涉后恢复体力,彰显出沙棘顽强生命力与医疗价值的双重属性。这一故事被代代相传,成为了和林格尔沙棘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林格尔沙棘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在近现代,沙棘因其高效的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被广泛用于绿化造林、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在防治沙漠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林格尔县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广沙棘种植,将其打造成了一项民生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体,有力推动了地区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格尔沙棘文化节,作为弘扬沙棘文化、促进沙棘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每年定期举办,吸引了众多学者、企业家和游客参与。在这个平台上,人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沙棘的历史故事,还能亲眼目睹沙棘产业的蓬勃发展,感知和林格尔县在...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3 12:40
    浏览 14
  • 扎兰屯沙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扎兰屯沙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兰屯沙果栽植历史久远,是中国北方优质沙果的主产区,扎兰屯市出产的黄太平、大秋果、海棠果等沙果远近闻名。扎兰屯沙果又有冷金丹、林檎、无色来、联珠果等别称,在《医疗本草》、《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医林篡要》等文献中均有记载。19世纪末,兰屯市开始有零星种植,扎兰屯市从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引进大秋、黄海棠等沙果进行栽植。1950年,扎兰屯农业生产试验进行小规模果树示范栽培,取得了在高寒地区栽培果树的经验。此后又从黑龙江、吉林等地相继引进了太平果、大秋等小苹果苗木,同时开始用山丁子进行人工嫁接培育地产沙果树苗。1958年,兰屯市部分乡村纷纷建立果园,共建哈拉苏公社花果山果园等200余处。2000年,兰屯市沙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年采收量约在6万吨左右,年产值5.4亿元。2006年10月,扎兰屯市生产的绿色天然饮品沙果汁,取得了国家流通产品认证,填补了该项产品国家空白。2009年9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扎兰屯沙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9年12月17日,“扎兰屯沙果”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截止2021年,扎兰屯市沙果种植面积为...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31
    浏览 10
  • 五原向日葵: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五原向日葵: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五原县有史2400多年,战国时属赵国九原郡西部地,汉武帝元朔二年设五原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五原县大力开发向日葵生产,积极培育、引进、推广油葵优良品种,扩大油葵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推广,改进耕作条件,增加物质投入,使向日葵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地方品牌不断出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套三道眉”、“星火花葵”,誉满全国,进入国际市场。2003年后,五原县开始引进向日葵杂交种,2003年到2012年以美国杂交种为主,2012年以后为了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成功引进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资金1亿多元,建成了中国首家向日葵系统化技术研究机构,在北京和内蒙古五原县建有分子实验室和博士科研工作站,在甘肃和海南建有研发育种基地,在新疆有制种基地,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H363、SH361、三瑞3号、三瑞7号等食葵杂交种30余个,替代了国外种子,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1%以上,部分地区达70%以上,保证了品种的国产化、优质化。2018年-2021年每年出口向日葵产品10万吨左右,年出口创汇额达8亿元,全县从事向日葵产业人员达15万人。近年来,五原县把发展地理标志产品作为...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6
    浏览 6
  • 宁城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宁城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宁城苹果不仅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享誉内外,更承载着宁城人民世代相传的辛勤努力与智慧创新。宁城苹果的历史文化故事,犹如一部融合了自然、人文、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绚丽篇章,不仅叙述了宁城地区农业发展的轨迹,也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宁城苹果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宁城县果农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苹果品种,并根据当地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如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和富含矿物质的土壤,开始了苹果产业的探索与开发。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和科技创新,宁城苹果逐渐形成了以“红富士”、“国光”为代表的高品质苹果品种,其色泽鲜亮、口感酥脆、糖分含量适中,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宁城苹果不仅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也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苹果文化。每年的苹果丰收季节,宁城都会举办苹果文化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既促进了苹果销售,又弘扬了地方文化,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宁城苹果的历史文化故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当地政府与果农密切合作,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打造品牌效应,使得宁城苹果产业持续健康...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30
    浏览 5
  • 土默特右旗白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土默特右旗白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土默特右旗白菜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农耕变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在现代农业科技与市场化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土默特右旗位于呼包鄂“金三角”的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为白菜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白菜种植在土默特右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这里的农民历代相传,以独特的种植方法和丰富的农耕智慧,培植出独具特色的土默特右旗白菜,以其清甜爽口、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当地乃至周边地区人民的喜爱。历史上,土默特右旗白菜在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所需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每逢秋收时节,白菜丰收的场景成为了当地社区共享喜悦、增进邻里感情的重要时刻。白菜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在寒冷冬季里储备食物、抵御严寒的重要保障。久而久之,白菜文化融入了土默特右旗的民俗传统,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地域标识。近年来,土默特右旗在保护和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通过申报“土默特右旗白菜”地理标志商标,强化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旨在提升白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借助先进的农业技术,规范种植流程,确保白菜的品质和安全,使得土...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20
    浏览 4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