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产圈

云南特产圈

特产馆:云南馆
120
话题 115
云南,简称云(滇),省会昆明,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和门户。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
  • 香格里拉辣椒: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香格里拉辣椒: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香格里拉辣椒,这一源于藏区的小小食材,不仅点燃了当地百姓餐桌上的烟火气,更是在岁月流转间积淀下一段段充满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传奇故事。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南缘,这里山川壮丽、气候独特,尽管环境条件相对苛刻,但却造就了香格里拉辣椒独有的品质。据史料记载,辣椒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后,逐渐扩散至西南边陲地区,香格里拉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辣椒生长的乐土。当地的藏族群众巧妙地利用高原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种植出的辣椒颜色鲜艳、辣味醇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品种。在香格里拉的民俗生活中,辣椒不仅是烹饪的重要调料,而且是连接社区情感、体现民族习俗的重要载体。每当秋收之际,村民们会欢聚一堂,共同采摘那挂满枝头的红彤彤辣椒,这些画面构成了香格里拉深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辣椒晾晒后,被用于制作传统的藏式火锅底料、牦牛肉干腌制料以及各类家常菜肴中,无处不在的辣椒元素,深深烙印在当地饮食文化之中。此外,香格里拉辣椒还有着深厚的象征意义。在藏族文化中,辣椒的炽热代表着热情奔放的性格,也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预示着吉祥如意。每逢节日庆典,或是亲朋好友相聚之时,桌上那一碟精心调配的辣椒酱,...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15
    浏览 33
  • 砚山小粒花生: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砚山小粒花生: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文山州花生栽培种植历史悠久,1825年成书的《广南府志》卷三供记览志物产就有落花生的记载,距今186年历史。解放前文山州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是匍匐型品种“挖生”和本地花生,全州花生面积仅七千余亩,种植面积少而分散,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少部分作为群众自食消费,也有部分用于群众之间的农产品与其他物品的互换交易。由于易落果、收获困难、产量低,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挖落松”,很快被1952年引进的马来亚花生品种取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又成功引进了产量和品质均优于马来亚品种的“桂花17号、“粤油192”、 “VS405”三个优质花生品种应用于花生生产,文山州花生种植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花生作为了文山州传统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其大宗产品壳花生远销广东、广西等地区,主要用于加工花生油,以其为原料加工的花生油,品质优良,远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随着地膜早花生推广面积的扩大,部分用于煮食用途的鲜花生还出口越南。2012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小粒花生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4.5万吨。2012年08月03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砚山小粒花生”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0-08
    浏览 27
  • 永德芒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永德芒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永德芒果的历史与发展,不仅勾勒出一幅幅充满生机的农业画卷,更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的重要载体。据历史记载,永德芒果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三百多年,早在清朝时期,当地居民就已经开始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壤,培植出品质优良、口感醇厚的芒果品种。至今,永德县仍有树龄超过三百年以上的“三年芒”老果树,它们不仅是芒果种植历史的活化石,也是永德人民坚韧不屈、勇于开拓精神的见证。永德芒果品种众多,如小香芒、三年芒等,每一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生长习性,它们在云南高原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成为炎炎夏日里的一抹清凉,滋养着世世代代的永德儿女。这些芒果树不仅是乡亲们的“摇钱树”,也是连结乡愁情感、维系社区纽带的重要元素。每年夏季,永德县都会举办盛大的芒果文化旅游节,这个节日不仅仅是展示和销售优质芒果的平台,更是一个弘扬地方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活动现场,既有欢快热烈的吃芒果比赛、芒果王评选,也有展示永德丰富物产和民族工艺品的优质产品展销,充分体现了永德人民对自身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永德芒果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永德...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8
    浏览 11
  • 盐水石榴: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盐水石榴: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盐水石榴栽培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候,诸葛亮南征渡过泸水进入巧家后,曾经娜姑追击孟获。途经盐水沟时,该地人以盐水石榴敬奉。据清光绪年间编纂的《云南地志》记载,“东川(会泽县原属东川府所在地,本稿注)之石榴、宝珠梨及蔗糖、桔柚,其味兼江南西蜀之美,皆特产也。”说明盐水石榴在百年之前就已名冠全省。另据《会泽县种植业区划》(1988年)记载:盐水石榴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因主产于盐水河两岸而得名,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就有种植。盐水石榴经当地农民群众精心培植,年复一年,当地农民群众的汗水流到山脚下的小河里,河水也变咸了。有个明察暗访的朝廷命官来到这里,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于是赐地名为“盐水沟”,石榴也因此而得名。清光绪前后,云南旅游曲靖市会泽盐水石榴已著名省内外,销往昆明、广西、贵阳等地。1972年至1982年,累计销往港澳地区529吨,每吨售价430美元。盐水石榴在港澳地区格外引人注目,被称之为“神石榴”。1985年,盐水石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发展万亩石榴生产基地。2012年,会泽县石榴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量20000吨。2021年,娜姑镇有38000亩石榴挂果,...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0-24
    浏览 11
  • 昭通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昭通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昭通苹果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法国人贾海义从欧洲引入,种植于昆明并传入昭通。此后的引进,还应该有两次:一次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陇体芳引进,种植在彝良;另一次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吴敬漪或者李仲举引入,种在昭阳区洒渔乡李氏庄园内,吴敬漪参与管理。20世纪70年代初,昭通开始通过芽选选育苹果新品种,元帅180是当时芽选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其在1978年在云南省芽选鉴评会上评定为第一名,1984年昭通地区园艺学会正式定名为“昭锦108”。20世纪80年代初期,云南省委、省政府,昭通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的发展,开始引进富士着色系列苹果,经试种、培育、筛选、驯化出适合昭通气候、地理环境条件的“2001”、“片红富士”、“条红富士”等富士系列在永丰、洒渔、乐居、北闸等乡镇推广。1975年底,中央农业部、外贸部、全国供销合作社在陕西省铜川市召开全国苹果外销基地建设会议上,正式批准昭通为全国苹果外销基地县。1989年,农业部在昭通市(今昭阳区)建设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2000亩,带动昭阳区苹果产业迅猛发展。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09-30
    浏览 9
  • 西双版纳香蕉: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西双版纳香蕉: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西双版纳香蕉不仅是一种极具营养价值的水果,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故事。西双版纳香蕉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汉唐时期,当时的傣族先民已经开始在雨林中寻找和培育野生香蕉品种,渐渐地,香蕉从原始森林走进了傣族人家的庭前屋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驯化和选择,西双版纳的香蕉品种日趋丰富,如糯米蕉、芝麻蕉等,各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在傣族文化中,香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每逢傣历新年“泼水节”和其他重要庆典,香蕉都是必不可少的祭祀物品,代表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寓意。傣族人民还将香蕉用于烹饪,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傣家美食,如油炸香蕉、香蕉饭等,体现了傣族饮食文化的精妙之处。不仅如此,西双版纳香蕉也是傣族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常客。在古老的神话故事中,香蕉被视为生命的源泉和爱情的象征,其丰富的内在含义反映了傣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理想。而在现实生活中,香蕉产业更是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带动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如今,西双版纳香蕉产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引入现代科技与管理理念,通过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路径,成功...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18
    浏览 9
  • 富民茭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富民茭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据《富民县农业志》记载在《民国富民县志》中就有“茭瓜,产附廓,状雪白而嫩,产额年二百挑,供食”的记载。另外,在《富民县志》、《富民县年鉴》和《富民文史资料》都记载50年代初,就有一定规模生产。富民是云南省茭瓜的主要栽培区域之一,该地主栽品种有鸡腿茭瓜。南省富民县散旦镇有20多年大面积种植水生蔬菜茭瓜的经验。富民茭瓜种植最早有历史记载是《富民年鉴》。富民是云南省茭瓜的主要栽培区域之一,该地主栽品种有鸡腿茭瓜。2000年,富民县从武汉、浙江引进8970和119(双季茭),但所引品种在富民表现都没有该地的鸡腿茭瓜好。2009年,富民茭瓜获中国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定。2012年,富民茭瓜产地位于生产面积600公顷,年产量25000吨,远销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是富民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2012年5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富民茭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近年来,富民县发挥区位、气候的优势,围绕“丰富多彩、生态安全、四季飘香”的要求,在实施高原特色农业战略中,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去年全县范围内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产量12万吨,各种果树1...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0-15
    浏览 4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