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特产圈

山西特产圈

特产馆:山西馆
197
话题 156
山西,简称“晋”,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 乡宁翅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乡宁翅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乡宁翅果历史悠久。居《乡宁县志》记载:宋大中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山生石脂如面,可为饼饵,民用度荒。山南绛州、龙门疫盛,延至周山。户有羸吟者,旧冢未干添新茔。然兰涧、牛尾沟,择胡林深处,方圆二十里,民健无此忧。皆曰:因有山神爷庇佑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国科学家格德在中国境内纵深穿越,在陕西户县劳峪山首次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植物种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德国植物学家迪尔斯来到乡宁县再度考察这种不明植物,并为其确定拉丁文的植物学名Elaeagnusmollisdiels。1966年,中国农林科学院李大章教授实地考察这一发现,并经当时的中国农林科学院院长郑万均教授亲自鉴定后,这种果树才有了自己的中文名称——翅果油树。20世纪60、70年代,翅果油树因材质优良、果实特殊,曾作为山西省重点推广种植在我省大量栽植,在山西县乡宁县、翼城县甘泉、中卫林场、蒲县白家庄林场、河津、稷山、平陆、绛县均有广泛栽植翅果油树,面积据统计达5万余亩,曾以翅果油树为原料打制一套座椅送给当时国家主席。但由于历史及种种原因,加之翅果中油脂生产提取技术的落后及外来油脂原料的冲击,翅果油树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9 08:40
    浏览 13
  • 沁州核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沁州核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沁州核桃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种植,并成为贡品。清代,成为“沁州三件宝”之一。公元前11世纪,在今牛寺乡南涅水村就设立了甲水县,辖区的王泉山、桃园、南牛寺一带盛产核桃,是县衙进贡皇上的佳品,皇上食之佳品,甚感兴趣。一日,皇上边吃核桃边聊天,谈起佛祖释迦牟尼来,就旨意大臣随县衙到甲水县,集中了全国石刻匠人在甲水县大规模开展石刻运动,石刻运动从释迦牟尼在娘肚里形成胚胎临终一生进行了石刻,一樽一个释迦牟尼故事。此石刻于20世纪50年代初从南涅水村出土,现存于县城二郎山“南涅水石刻陈列馆”。至此,甲水县周边形成了以核桃为主的产业。史书载:沁县故县镇徐村有个人叫吴典,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担任了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任职后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他回家探亲,返京时,挑选沁县营养最丰富、口感最好吃的南瓜子、核桃、小米带回京城,进贡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吃后十分高兴,欣然吟道:“沁州三件宝:核桃、瓜子、吴阁老(沁州黄小米)”,至此,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黄小米就成了沁县的三大宝之一。每年将沁州南瓜子、沁州核桃、沁州黄小米作为贡品进贡皇宫,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地方名产。沁州人因为他...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3 06:40
    浏览 12
  • 蒲县核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蒲县核桃: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蒲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清光绪六年(1880)续修《蒲县志》把核桃列入第一卷《地理志·果属》,内云:“核桃:一名胡核,留皮消滞,去皮润血,和盐食更佳,能通命门和三焦”,详细阐述了核桃的功能,可见核桃生产已是当地的一种产业。据民间传说,慈禧太后西逃西安路过临汾,住在现在的临汾一中,当晚又饥又渴,平阳府送来核桃一盆,慈禧太后大喜,问曰:“这是何方核桃,香人肺腑!”答曰:“平阳府蒲县产也!”蒲县核桃名声大振,民间有传:外地核桃一筐,不如蒲县核桃一颗。核桃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干果,逐渐渗入了地方文化,构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蒲县民间用核桃仁配大枣制作的老虎状惟妙惟肖,挂在婴儿床头,既辟邪又雅观,还洋溢出诱人的芳香。更有用核桃命名的地方多达6个,诸如核桃凹、核桃梁、核桃坡等等,成为显明的地理标志。闻名遐迩的百年核桃树挺拔在蒲县山中垣上,树龄在150年左右,仍然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新中国成立后,核桃生产列为木本粮油,得到大力发展。1964年,蒲县山中公社白家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王明茹(女)首次在全县建立万亩核桃园,一举改变了山中公社农民贫穷落后的历史。王明茹因年年坚持种植核桃,并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全体...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9 10:40
    浏览 11
  • 岚县马铃薯: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岚县马铃薯: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岚县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在清道光年间引入岚县,至今已有近200年的种植历史。岚县马铃薯具有独特的餐饮文化,按照马铃薯的特点分为以马铃薯作为主食或副食食用的“独立型”和与其他食品搭配制作饭菜的“混合型”两大类型约100余种餐品,粉面饺子、捣拿糕、磨擦擦、掺马铃薯圪僵僵、黑河捞等是岚县的传统吃法,深受前来岚县考察调研的各界人士的赞美,大家对岚县马铃薯风味小吃赞不绝口,称其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上世纪70年代,山药蛋派著名作家马烽来岚采风吃过岚县粉面饺子后称赞道“只此一家、别无分店”。2015年,岚县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和吕梁市农业产业化振兴三年计划机遇,建成了山西省吕梁市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20万亩无公害马铃薯通过山西省农业厅产地认定,30万吨无公害马铃薯和“岚县马铃薯”地理标志通过国家农业部认证。2015年,岚县土豆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48万吨,2015年,该县农民土豆产业人均纯收入22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以上。2019年11月15日,岚县马铃薯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近年来,岚县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战略和岚县...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6 04:40
    浏览 9
  • 平定黄瓜干: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平定黄瓜干: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平定黄瓜干不仅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食客喜爱,更因其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奇故事而引人入胜。在平定古州,“黄瓜干”制作历史最悠久、工艺最精巧、质量最上乘、产销量最大的是平定州城西冠山脚下的后沟与河头两个村庄。据后沟人传说,平定黄瓜干的制作工艺技术为后沟村刘、李两家祖先所创。在明朝洪武年间,刘、李两家的祖先由洪洞移民来到平定州,并选择后沟村作为长久定居地,因这块土地三面环山,山上树木茂密,河水四季长流,地域气候宜人,非常适宜开垦生存。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几十年,除开垦山坡地种植粮食作物外,还利用丰富的水资源打井发展菜园,种植黄瓜等蔬菜。当时冬季没有吃的蔬菜,他们就把夏、秋两季的大田菜进行干制后备做冬季食用。经过多次实验,最后试验成功了用煤火烤制的黄瓜干,即“龙筋”牌黄瓜干。关于“龙筋”牌黄瓜干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驻柏井驿休憩,在食用此品后,对其称赞不已,此后黄瓜干就成了进贡的产品。到乾隆年间,有人专献此品于皇帝,乾隆皇帝又亲笔御批“龙筋”二字的龙票,以示“龙筋”牌黄瓜干的独特,其中还提到了种植地的专属是平定州后...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4 02:40
    浏览 7
  • 隰县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隰县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隰县地处吕梁山区,是“千年梨乡”。据史志记载,隰县种梨有3000多年历史。历史上,隰县梨以金梨为主,还有铁梨、香水梨和木瓜梨。春秋时期,《诗经·晨风》中记载:“山有枹棣,隰有树檖”。“树檖”即梨的意思。明清年间,“隰州金梨”成为宫廷贡品。1999年8月,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将隰县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 2001年8月,国家林业局授予隰县“中国酥梨之乡”称号。20世纪末,“换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种“新风向”,这让敏锐的隰县梨农意识到,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品种更新。2003年,经山西省果树所专家郭黄萍力荐,隰县开始试种“梨中新贵”——玉露香梨。2007年,隰县玉露香梨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北京奥运果品推荐评选一等奖。2009年,获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同年隰县提出“种好玉露香,率先奔小康”的产业目标,从2009年到2014年,通过大宣传、大动员、大培训,大栽、大接玉露香梨,将玉露香梨发展到了10万亩。隰县一跃成为全国玉露香梨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2011年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2013年4...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1 09:40
    来自 隰县梨圈
    浏览 4
  • 大宁西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大宁西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关于“小金殿”的渊源还有一段当地人人皆知的佳话。相传唐王李世民因宫廷争斗躲到民间逃难,跋山涉水来到今天的大宁境内。唐王为了逃命,三天三夜滴水未进,此时的他早已是饥肠辘辘,口干舌燥。可初到此地,举目无亲,又到哪里去填饱腹中之饥呢?唐王抬起头向远处望了望,隐约间见远处有一片惹人的翠绿色。唐王朝着那片绿色走去,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片刚刚成熟的西瓜地。虽是盛夏之际,但个头奇大的西瓜似乎在瓜蔓的庇护下仍能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唐王见到如此清爽之物,赶紧摘下一颗打开,只见瓜瓤通红,汁水外溢,忍不住咬了一大口。甜而清爽的滋味瞬时间征服了唐王的味蕾,令其欲罢不能。吃饱之后唐王顿觉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地自语道:人间竟有如此爽口果实,实乃我大唐之昌盛象征也。待到离开瓜地时,唐王才发现下肚的大个西瓜足足竟有3个!为了感谢西瓜的救命之情,唐王随手将贴身玉佩埋在了瓜地。后来纷争平息,唐王回朝后特封大宁为:盛唐小金殿。封大宁西瓜为:小金殿西瓜,并下旨大宁西瓜年年作为朝廷贡品。直到解放初期“小金殿”西瓜的美名依然名扬万里。按有据可考的记载推算,山西大宁种植西瓜的历史,已有640多年,早在元代就已经是闻名。据明万历二...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2 11:40
    浏览 3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