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产圈

青海特产圈

特产馆:青海馆
109
话题 32
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位于中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青海有着“世界屋脊”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源”、“江河源头”、“中华水塔”。
  • 果洛州:三江源区,雪山草原,畜牧业为主,自然风光。

    果洛州:三江源区,雪山草原,畜牧业为主,自然风光。

    果洛藏族自治州(简称“果洛州”),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与黄河上游之间,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节点。它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南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连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靠黄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果洛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等多条公路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有兰新高铁支线经过;黄河及其支流构成了果洛州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果洛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由于受巴颜喀拉山脉和阿尼玛卿山脉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春季风沙较大,夏季短暂凉爽,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漫长。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鄂陵湖、扎陵湖等湖泊展现了壮丽的高原湖泊景观和丰富的水资源,是果洛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果洛州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地带和高海拔草原地区,得益于黄河及其支流的灌溉,使得当地能够在高寒环境中发展...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55
    浏览 47
  • “彩虹故乡,锦绣互助”——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和谐交融

    “彩虹故乡,锦绣互助”——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的和谐交融

    互助土族自治县(简称互助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隶属于海东市。它东邻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南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湟中区,西靠西宁市城北区,北连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县地处祁连山脉东南麓,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是连接青海东北部与甘肃的重要节点之一。互助县政府所在地威远镇距离省会西宁市区约30公里,拥有便捷的公路网络,并且靠近兰新高速公路、张汶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此外,互助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互助河及其支流等,这些资源不仅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互助县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夏季(6月至8月)温和多雨,平均气温在15-20℃之间;冬季(12月至2月)寒冷干燥,平均气温约为-10至-15℃。年降水量大约在40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月至9月),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此外,互助县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互助河及其支流贯穿全境,为农业灌溉和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水源。互助县的农业以小麦、青稞、马铃薯为主,同时也发展了多种特色农业项目。例如,该地区种植了大量的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2-07 14:29
    浏览 44
  • 海西州: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矿产丰富,工业基地。

    海西州: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矿产丰富,工业基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简称“海西州”),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与柴达木盆地之间,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节点。它北接甘肃省酒泉市,南临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靠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32.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之一。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海西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蒙古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等多条公路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有青藏铁路干线经过;柴达木河及其支流构成了海西州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海西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由于受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春季风沙较大,夏季短暂凉爽,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漫长。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茶卡盐湖以其广袤的盐田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著称,是海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海西州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绿洲地带和高海拔草原...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57
    浏览 36
  • 青海:清澈的天空,低低的白云

    青海:清澈的天空,低低的白云

    青海,简称“青”,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它东接甘肃,南连四川,西邻新疆,北靠内蒙古,总面积约72.1万平方公里。省会西宁市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连接内陆与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青海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较低,大部分地区属于寒冷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降水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湿润,西部干燥。省内湖泊众多,如著名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雪山冰川遍布,像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的雪线以上区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受高海拔和寒冷气候的影响,青海的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主要集中在河湟谷地等较为温暖湿润的地方,以种植青稞、小麦、油菜等作物为主。畜牧业在青海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牦牛、藏系绵羊等家畜适应了这里的严酷条件,不仅为牧民提供了生活资料,也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一部分。此外,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进步,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等行业逐渐兴起,促进了农业多元化发展。青海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文化孕育出...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6:19
    浏览 32
  • 海东:黄河上游,河湟谷地,农业丰富,历史文化遗产。

    海东:黄河上游,河湟谷地,农业丰富,历史文化遗产。

    海东市,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地处湟水谷地与黄河上游之间,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重要节点城市。它北接兰州市,南临黄南藏族自治州,西连西宁市,东靠甘肃省定西市,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作为青海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海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京藏高速公路、兰新高铁等多条公路和铁路干线穿境而过;湟水河及其支流构成了海东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海东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由于受祁连山脉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凉爽,年平均气温适中。春季风沙较少,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但雪量不多。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展现了广袤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海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海东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湟水河谷平原地带,得益于湟水河的灌溉,使得当地能够在高海拔环境中发展高效的农业。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油菜籽、马铃薯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乐都区的紫...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51
    浏览 28
  • 西宁:湟水之畔,青藏门户,农业发达,文化多元。

    西宁:湟水之畔,青藏门户,农业发达,文化多元。

    西宁市,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地处湟水谷地,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重要节点城市。它北接海东市,南临黄南藏族自治州,西连海南藏族自治州,东靠甘肃省兰州市,总面积约7,660平方公里。作为青海省的省会,西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京藏高速公路、兰新高铁等多条公路和铁路干线穿境而过;湟水河及其支流构成了西宁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西宁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由于受青藏高原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凉爽,年平均气温适中。春季风沙较少,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但雪量不多。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塔尔寺周边的山谷地带展现了广袤的草原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西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西宁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湟水河谷平原地带,得益于湟水河的灌溉,使得当地能够在高海拔环境中发展高效的农业。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油菜籽、马铃薯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通县的马铃薯。大通马铃薯以其个大、皮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49
    浏览 23
  • 玉树州:澜沧江畔,康巴文化,地震重建,生态良好。

    玉树州:澜沧江畔,康巴文化,地震重建,生态良好。

    玉树藏族自治州(简称“玉树州”),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与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三大河流的源头地带,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节点。它北接海南藏族自治州,南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连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靠果洛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26.7万平方公里。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玉树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等多条公路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有青藏铁路支线经过;通天河及其支流构成了玉树州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玉树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由于受唐古拉山脉和巴颜喀拉山脉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寒冷,年平均气温较低。春季风沙较大,夏季短暂凉爽,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漫长。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三江源国家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保护着广袤的草原、湿地和雪山景观,是玉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玉树州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地带和高海拔草原地...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57
    浏览 19
  • 海北州:祁连山下,金银滩草原,畜牧业强,生态旅游。

    海北州:祁连山下,金银滩草原,畜牧业强,生态旅游。

    海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北州”),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东北部,地处祁连山脉南麓与青海湖北岸之间,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重要节点。它北接甘肃省张掖市,南临海南藏族自治州,西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靠西宁市和海东市,总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海北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等多条公路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有兰新高铁支线经过;湟水河及其支流构成了海北州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海北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由于受祁连山脉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凉爽,年平均气温适中。春季风沙较少,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但雪量不多。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周边的草原和湿地景观是海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海北州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地带和高海拔草原地区,得益于湟水河及众多河流的灌溉,使得当地能够在高寒环境中发展高效的农业。...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52
    浏览 18
  • 海南州:青海湖边,龙羊峡水电,农业与旅游业并重。

    海南州:青海湖边,龙羊峡水电,农业与旅游业并重。

    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中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黄河上游之间,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重要节点。它北接海北藏族自治州,南临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连果洛藏族自治州,东靠黄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4.47万平方公里。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海南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等多条公路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有兰新高铁支线经过;黄河及其支流构成了海南州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海南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由于受阿尼玛卿山脉和日月山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凉爽,年平均气温适中。春季风沙较大,夏季短暂凉爽,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漫长。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龙羊峡水库周边展现了壮丽的峡谷景观和丰富的水资源,是海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海南州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地带和高海拔草原地区,得益于黄河及其支流的灌溉,使得当地能够在高寒环境中发展高效的农业。主要农作物...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54
    浏览 16
  • 黄南州:隆务河畔,热贡艺术,藏传佛教,文化浓厚。

    黄南州:隆务河畔,热贡艺术,藏传佛教,文化浓厚。

    黄南藏族自治州(简称“黄南州”),位于中国西北部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黄河上游之间,是连接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重要节点。它北接海东市,南临果洛藏族自治州,西连海南藏族自治州,东靠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约2.13万平方公里。作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黄南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藏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境内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等多条公路穿境而过;铁路方面有兰新高铁支线经过;隆务河及其支流构成了黄南州独特的水系网络,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黄南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降水量相对丰富且分布较为均匀。由于受祁连山脉和阿尼玛卿山脉的影响,这里的气候较为凉爽,年平均气温适中。春季风沙较少,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但雪量不多。丰富的日照时间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这片土地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展现了壮丽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黄南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黄南州的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河谷平原地带和高海拔草原地区,得益于隆务河及众多河流的灌溉,使得当地能够在高寒环境中...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21 17:53
    浏览 13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