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产圈

甘肃特产圈

特产馆:甘肃馆
102
话题 103
甘肃,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南瞰四川、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多样。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 静宁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静宁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静宁苹果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风味,成为了这片土地的骄傲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静宁苹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静宁县充分利用本地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及富含矿物质的土壤,积极引进并改良苹果种植技术,使得静宁苹果逐渐崭露头角。尤其是红富士品种的广泛种植,使得静宁苹果在国内市场上名声鹊起,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甜蜜宝石”。凭借其优异的品质,静宁苹果多次获取殊荣。2007年中国苹果年会上,静宁县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20强县”称号,红富士系列及秦冠苹果多次在省地参评参展中荣获金奖和银奖。烟富2号获2004上海林博会“名特优新奖”,成纪富士获“优秀展品金奖”、并在“2005中国(深圳)果蔬展览会”上获“中华名果”称号。在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果蔬产业博览会上“成纪”红富士被评为优质果品奖和上海市民最受欢迎水果奖。在2007全国优质苹果评选活动中,静宁红富士苹果荣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静宁苹果的历史文化故事,是静宁县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科技创新与传统农耕智慧相融合的生动实践。从最初的小规模种植到如今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果园,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果农们的辛勤汗水和...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5 11:40
    浏览 24
  • 庆阳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庆阳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庆阳苹果栽培演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庆阳苹果栽培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到唐宋时砂果、蜜果、红苹、白苹等已在民间庭院广为种植。在庆阳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上屡有记载,距今1600年的《群芳谱》一书,就载有庆阳市环县栽种沙果的史实。清乾隆年间,赵本植修《庆阳府志》共载有栽培及野生果20余种,即“梨、桃、杏、李、枣、林檎、沙果、楸子、花红、樱桃、榛子、棠球、葡萄、木瓜、石榴、山桃、来檎、柚子、柰子、核桃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县城乡有桃、杏、李、梨、枣、柰、核桃、桑树等树5400余株,当年“劝谕伸约”,新栽2237株。民国时期,干戈不断,时局动荡,农事不稳,果树生产频临于萧条待毙。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泡果”类型散生于宁县、庆城等地田间。1955年,建成李家寺蚕桑站,面积330亩,起初栽植桑树,后以栽培苹果为主。以上是国家投资、大面积搞苹果生产之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之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6 02:40
    浏览 16
  • 敦煌李广杏: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敦煌李广杏: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西汉,李广从新疆引入杏树,嫁接到敦煌杏树上。2016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敦煌李广杏”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7年,敦煌市在月牙泉镇合水村开展了以促花促果老果园更新复壮、李广杏花期延迟、人工授粉等栽培技术示范。敦煌目前种植李广杏1.6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产量达2万吨。物流的便捷,让李广杏实现了国内“次日达”,确保了杏子新鲜度和口感,节节攀升的销量还保障了果农的收入。关于李广杏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年间,飞将军李广率部西征,夏日炎炎,将士焦渴难忍。突然空中袭来一阵奇香,只见两匹彩绸自流云中飘下。李将军策马追赶,拔出神箭射出,其中一匹彩绸应声落地,变成一片果实累累的杏林。众人争食,苦似黄莲。李广愤然砍平杏林,次日清晨,却见杏林又枝繁叶茂,鲜嫩欲滴的黄杏令人馋涎欲滴。李广忍不住摘下一个咬了一口,顿时香人肺腑,将士们纷纷摘杏食之,顿觉精神倍增。原来,那两匹彩绸本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奉王母之命来救李广的,她们只顾嬉戏,惹怒李广而射落了苦杏仙子,深夜甜杏仙子找到了苦杏仙子,施展仙法,在苦杏树桩上接上甜杏树枝,最后结出了清香甘甜的黄杏。当年曾为李广解危救困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6
    浏览 16
  • 武都油橄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武都油橄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中国真正引种油橄榄,不过几十年的历史。1963年,周恩来总理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时详细了解油橄榄的一些情况后,决定引种,并分布在十六个点进行试种。1964年初,阿尔巴尼亚政府向中国赠送的1万株油橄榄树苗,最先是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湖北等地进行了试种,但生长状况并不理想。1975年,为了响应时任甘肃省委书记宋平的号召,武都汉王镇的罗永祥首先种植了12亩186株油橄榄,并于之后建起了种植园。1989年,武都橄榄油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年采摘油橄榄鲜果1万多公斤。1988年,武都油橄榄在汉中榨油时被中国林科院邓明全教授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高度重视。经实地考察,发现国内许多地方表现不佳的油橄榄却在武都长势良好。1989年年初,林木育种学家、杨树及油橄榄专家徐纬英教授在邓明全研究员的陪同下,踏上了武都大地,经过多次反复考察论证,确认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区19个乡镇420个村可栽植油橄榄的面积在50万亩左右。1990年,武都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建设启动。历经三年,栽植佛奥、莱星、皮削利、皮瓜尔等18个品种2500株。大湾沟油橄榄示范...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11 14:40
    浏览 15
  • 泾川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泾川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泾川县被誉为“红富士苹果之乡”,这里流传着一段关于苹果的动人故事,它不仅仅是果实的甜美与丰收的象征,更是这片土地上勤劳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不断创新奋斗的历史印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黄土高原,泾川县的农民们开始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他们瞄准了当地适宜果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那充足的阳光、较大的昼夜温差以及深厚的土壤,率先尝试大规模种植苹果。其中,窑店镇龙盘村的薛宽义便是先行者之一,他在1987年春天播下第一批果树种子,经过三年的精心呵护,成功收获了累累硕果,开启了泾川苹果产业的序章。随着时间推移,泾川苹果产业经历了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在三十年前的那个决策性时刻,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快发展果树生产的决定,并引进了秦冠苹果苗进行集中栽植。这一举措犹如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全县农民的热情,将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果园。泾川苹果不仅仅是一种农产品,它承载着一代代果农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那些饱含汗水的苹果见证了农民们的辛勤付出与智慧创新,更凝聚了地方文化与乡土情怀。苹果花开时...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6 00:40
    浏览 13
  •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嘉峪关野麻湾西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野麻湾产出的西瓜,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嘉峪关地区乃至西北地区的一张特色农产品名片。野麻湾西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嘉峪关地区虽地处戈壁沙漠边缘,自然条件严酷,但勤劳智慧的当地农民,凭借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适宜戈壁滩种植的农作物。他们通过对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功在这一片干旱的土地上种出了品质优良的西瓜,开启了嘉峪关野麻湾西瓜的传奇篇章。1980年,嘉峪关市实施农业优种工程,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发展了包括野麻湾村西瓜在内的一批专业村和专业镇。2000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提出“两高一优”、“两品一游”城郊型农业发展思路,实施“千元田”、“万元院”工程,发展优质林果种植2.2万亩,高效产业占农业产业的65%以上。其后,嘉峪关野麻湾西瓜通过最初的露地土垄种植栽培方式到一砂、一砂一膜、一砂两膜、三膜覆盖等种植模式的改进以及品种的更新换代,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西瓜上市时间也提前了1个月,每年6月至9月,消费者均可吃到甘甜可口的露地栽培“嘉峪关野麻湾西瓜”。嘉峪关野麻湾西瓜的品质独特,得益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这...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6 06:40
    浏览 9
  • 平凉金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平凉金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平凉金果,这个名字蕴含了当地人民对这一特产无比珍视的情感,它不仅是大自然馈赠的甜美果实,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金色瑰宝,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不朽的农耕智慧。追溯平凉金果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片曾经被认为是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原,经过世代平凉人民的辛勤劳作和智慧创新,逐渐转变为孕育出世界闻名的优质苹果产区。平凉地处北纬35度左右的黄金苹果种植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了平凉金果无与伦比的独特品质。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得金果积累了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呈现出诱人的色泽和爽脆多汁的口感。20世纪80年代以来,平凉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响应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大力倡导发展苹果产业,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如《关于加快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平凉金果品牌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这些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举措,为平凉金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平凉金果从最初的种植尝试,逐步壮大成为一个涵盖种植、包装、加工、运销、仓储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尤其是2006年,“平凉金果”成功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成为我国首个苹果类证明商标,这标志着平凉金果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27
    浏览 8
  • 和政啤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和政啤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和政啤特果既是大自然赐予这片土地的宝贵礼物,又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和政啤特果在历史长河中书写了一部融合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与农耕智慧的生动篇章。和政啤特果,又名皮囊果、软儿梨,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前。据史料记载,早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和政县所在的洮河流域就已经开始种植这种果树,因其独特的口感和极高的营养价值,逐渐受到各方商旅和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政县的地理位置独特,四周环山,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尤其是洮河水系的滋养,使得和政啤特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茁壮成长,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和品质。在和政地区,啤特果不仅是百姓餐桌上的美食,更是民间文化、节日庆典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每年丰收时节,和政县都会举办盛大的啤特果节,当地各民族群众通过采摘、分享、制作传统美食等方式,共同庆祝这一季节的馈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和政啤特果还与当地的回族、汉族等多民族的农耕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了一种民间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啤特果的种植和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科研人员和农民通过科技手段改良品种,优化种植模式,使和政啤特果...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9
    浏览 4
  • 张掖玉米种子: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张掖玉米种子: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张掖玉米种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作物,在中国农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先民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而张掖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成为了玉米种植的重要区域。据史料记载,张掖地区在汉代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而且成为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明清时期,张掖地区的玉米种植已经非常普遍,成为了当地农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掖地区更是成为了全国玉米生产基地之一,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张掖地区,玉米种植的历史和文化也是非常悠久的。在明清时期,张掖地区的玉米种植就已经非常普遍,而且成为了当地农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在那个时候,张掖地区的玉米种植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采用土法种植、种植方式多样化等,这些特点也为后来张掖玉米种子的培育和改良奠定了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掖地区更是成为了全国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在那个时候,张掖地区采用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张掖地区还积极推进玉米种植的现代化和规模化,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张掖玉米种子的培育和改良,也是张掖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01-02 16:40
    浏览 2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