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产圈

甘肃特产圈

特产馆:甘肃馆
102
话题 103
甘肃,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南瞰四川、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多样。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 会宁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会宁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会宁苹果不仅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更在其背后承载着会宁人民世代传承的勤劳智慧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篇章。会宁苹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会宁县开始大规模引进并种植苹果树,尤其以红富士、金冠等品种为主,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品种改良,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的苹果种植体系。会宁地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肥沃,为苹果的糖分积累和品质提升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宁苹果以其色泽鲜艳、果形饱满、口感醇厚、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声名鹊起,逐渐成为会宁县乃至甘肃省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会宁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极大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劲动力。与此同时,会宁苹果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年的苹果丰收季节,会宁县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苹果文化节、采摘节等,以此为契机推广苹果文化,传承和发扬会宁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经济的显性表现,更是对会宁地方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是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是自然...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2
    浏览 37
  • 庄浪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庄浪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庄浪县自2015年8月启动实施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以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基础配套、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立足我县庄浪苹果、土豆等主导产业及特色产品优势,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一园一平台两馆三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实现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三有一能”为目标,在全县大力实施网络通畅和电商人才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电商乡”、“电商村”、“知名电商企业和网店”。成立了县电商协会,引进惠农馆等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在实现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2017年“庄浪苹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颁发《商标注册证书》。近年来,庄浪县将苹果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来抓,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整乡突破、整流域开发”的思路,每年以大于10万亩的规模推进,建成了14个苹果万亩乡镇,实现了苹果适宜区全覆盖,使全县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其中挂果园25万亩,幼园4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2万吨,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4146元。在此基础上,扩量、提质、增效、创牌,先后建成了15万亩国家绿色食品苹果...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3
    浏览 12
  • 瓜州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瓜州蜜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瓜州之所以得名,本身就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相传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路过西北要塞时身患重病,遍求名医仍无药可治。后来,一名民间郎中送来两个西瓜,张骞连食数块后,疾病竟不治而愈。张骞回到长安后,为了感念此事,启奏皇帝恩准,派人在安西修建一座城池,赐名为“瓜州”。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瓜州由此立郡。因此,瓜州人多以种瓜为业,瓜州的瓜也出名了。东汉皇室就有接受敦煌(瓜州旧称)所贡甜瓜的记载,《太平广记》载:“汉明帝阳贵人,梦食瓜,甚美,帝使求诸国。时敦煌献异瓜种,名穹隆。”(穹隆或名“卡波”)《汉书·地理志》:“古瓜州地生美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去。”《广志》载:“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之种为美。瓜州之瓜,大如斛”。瓜州即敦煌古称,公元525年(北魏正光六年)罢敦煌镇,置瓜州,因地产美瓜,故名。晋代道人葛洪《抱朴子》载:“至昆仑山有玉瓜,其形如世间(冬)瓜”。1959年在吐鲁番的阿斯塔那晋(生卒年代:公元266年至420年)墓中出土有半个干缩的哈密瓜。2011年,瓜州县已建成蜜瓜专业合作社30多家,全县蜜瓜种植面积达到6.24万亩,可...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5
    浏览 10
  • 静宁富硒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静宁富硒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静宁县,历史悠久,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曾穿越此地,丰富的文化积淀赋予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底蕴。而静宁苹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勤劳智慧的静宁人民响应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号召,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开启了规模化种植苹果的历程。黄土高原特有的土壤结构,尤其是富含硒元素这一特点,逐渐被发掘并利用起来,静宁苹果从此踏上了“富硒”之路。硒,被誉为生命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静宁苹果因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而格外珍贵,它不仅滋养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更为静宁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当地政府与农业科技工作者紧密合作,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对富硒苹果进行了精心培育,使得静宁苹果在保持原有的口感醇厚、色泽鲜亮的同时,更增添了独特的保健价值。随着静宁富硒苹果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其背后承载的是静宁人民对传统农业文化的坚守与创新,以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践行。他们以苹果为媒,传承千年的农耕智慧,将现代农业科技与古老的黄土文明相结合,打造出了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诸如静宁红六福果业公司这样的企业典范,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建设了大规...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18
    浏览 9
  • 秦安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秦安苹果: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秦安种植苹果历史悠久。民国三十三年(1941年),秦安县首次引进苹果苗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农民从天水引进黄奎3株以及其他品种共100余株,在县城柴家坟园栽植。之后,苹果引进逐年增多。1958年,天水专署分配秦安县苹果苗木33500株,主要有青香蕉、黄元帅。1965年秋,秦安村果农精心挑选出两箱刚刚采摘的苹果向毛主席寄去,表达对主席的敬仰,主席品尝后,非常喜爱,并在家中会见时任甘肃省省长的天水籍著名人士邓宝珊时用天水苹果招待他,称赞道:“你家乡天水的苹果好吃!”此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致函,代表毛主席向秦安村村民致谢,秦安村将感谢信勒石树碑,永志纪念。同年,秦安寨培育的红元帅首次运至香港试销,为了便于了解试销情况,技术人员在苹果箱的右上角均用铅笔注上“秦安”二字,作为记号。香港办事处将“秦安”红元帅卖给英国贸易商,英商又转销给美国贸易商,几经品尝,“秦安”苹果异彩初放,轰动一时。当时香港报纸说:中国的西北地区有个“秦安国”,生产最优质的“秦安”苹果,果型、肉质、含糖量等项指标均优于美国的王牌苹果“蛇果”,并压倒世界各国名牌苹果,经香港市场评比,中国“秦安”苹果夺得了世界...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18
    浏览 9
  • 敦煌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敦煌葡萄: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敦煌是最早将欧亚种葡萄传入中原的地区之一。敦煌人种葡萄,可以追溯到汉魏之际。当时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葡萄生五原、陇西、敦煌。”《史记.大宛传》、《汉书.西域传》和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博物志》中都有关于大宛盛产葡萄及酿制葡萄酒并汉使采葡萄种归的记载。在唐代的敦煌遗书《寿昌县地境》和《敦煌水渠》中就分别有“葡萄城”和“葡萄渠”的记载,据此,专家考证,唐代的敦煌沙洲境内有葡萄栽植。解放前,敦煌的葡萄栽植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和大户人家的院落,成片定植的很少。建国初期,敦煌葡萄的种植一直处于庄前屋后的低谷状态,直到1960~1969年,国营阳关林场、南湖乡(现阳关镇)从新疆引进无核白、马奶子等品种,才逐渐有所好转。在距离敦煌市区西南七十公里远的国营阳关林场打响的当年栽植葡萄300亩的攻坚战,才使敦煌的葡萄栽培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2000年后,敦煌市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节水治沙、退耕还林、生态修复与发展林果经济统筹谋划,开发和培育产业体系。各乡镇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技术服务队,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通过葡萄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帮助农民种植葡萄。2...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2-02
    浏览 5
  • 皋兰软儿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皋兰软儿梨:讲述农品牌自己的故事

    据《皋兰年鉴》(2013年10月版)记载,皋兰软儿梨种植历史悠久。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张国常编修的《重修皋兰县志》中载,“香水梨俗名软儿,秋时色青黄,味微酸,藏至冬末春初变软变黑,肉悉成浆,甘如蜜”。于佑任先生曾赋诗:“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至于民间传说,更是把“皋兰软儿梨”称作“天庭神仙味,人间灵芝草”。据《兰州市林业志》记载,位于甘肃省兰州城郊、黄河之滨的皋兰县什川镇有一梨园,这里许多梨树树龄达到100~300年,有“中国第一古梨园”之称。兰州皋兰县什川镇生长着经吉尼斯认证的有440年树龄的古老梨树,所产皋兰软儿梨被于右任写诗赞曰:“冰天雪地软儿梨,瓜果城中第一奇。满树红颜人不取,清香偏待化成泥。”1993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中华老字号”称号,深受消费者青睐。1994年10月,兰州软儿梨果汁荣获国家林业部全国林产品博览会银质奖。2012年12月24日,什川镇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13年4月12日,什川古梨园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第一古梨园”,同年5月21日,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
    查看详情 >>
    多果发布
    发布于 2024-11-08
    浏览 3
  • 圈子粉丝

    更多+
    还没有粉丝哦~

    资讯头条

    更多 +
  • 1

    全国特质农品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特”字文章,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要求和国家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品牌,科学引导消费,及时指导生产,促进产销对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于2020年10月开始开展全国特质农品登录工作,并制定了《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所谓“特质农品”,是指产自特定产地环境条件,具有稳定且可感知、可识别、可量化的独特品质特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群体,并经国家农安中心登录的农产品,其中农产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特质农品登录坚持“自愿申请、技术评价、信息公开、动态管理”和公益服务原则。根据《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试行)》规定程序,经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推荐,地市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核,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专家技术评审确认,并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符合特质农品登录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关农产品,则正式登录为特质农品,并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续进...
  • 2

    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展示独具农耕文化的乡村风貌、乡土特产和农耕资源,满足公众农耕农品传承与感悟体验需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征集的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包括涵盖具有农耕文化记忆(印记)传承属性并源于种植养殖生产消费过程、彰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满足乡愁感知感悟感念,且具有独特生产、加工、贮藏、保鲜、消费、技艺与品质特性、风格特色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以覆盖区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为主体(统称“申请单位”)。申请单位应当具有产地覆盖、全程质控、生产指导、消费引导、产销对接和农耕传承的能力。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坚持“自愿申请、自行举证、自我承诺”原则。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按照主体申请、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地市级和省级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审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审评后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国家绿色优质农产品公共信息平台)上公布,并以适当方式附送...
  • 3

    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为深入贯彻关于“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走质量兴农之路,要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的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小农业农村部有关两个“三品一标”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常态化的农产品品牌年度储存记忆与公众查询索引名录,以实际行动促进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与公共服务,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现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的出、卖得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拟探索开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工作。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突出公益性服务,征集过程中国家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凡纳入《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的农产品品牌,实行动态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工作机构加强跟踪评价和技术服务,帮助品牌拥有者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发挥好品牌强农带动效应。凡不再符合索引名录征集条件和要求的,依规退出名录。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征集,是一项通过培育知名品牌,服务乡村振兴,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的新工作。经符合申请条件的农产品品牌合法拥有者“自愿申报...
  • 4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 5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

  • 6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 7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 8

    概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